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编著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提到中级汉语水平(HSK3-5级)的文化能力要求,主要内容如下:了解中国的交际礼仪和习俗、了解中国经济科技等发展成就、学习简单的民歌、了解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了解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了解汉语中常见成语俗语的文化内涵、尝试使用汉语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了解有关中国文化和所在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两条途径: 一是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二是专门开设的文化课。中级汉语水平的学生主要是在语言课中学习中国文化,然而文化教学的现状并太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文化因素挖掘不足
很多教师忽略了汉语本身蕴含的文化学价值,只将其作为一门语言来教学,强调语言技能的培养,却没有设立文化教学目标,因此文化内容在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强。目前中级汉语教材中针对文化的教学内容偏少,国内高校常用杨寄洲主编的《汉语教程》,其课文以生活故事为主,并没有突然中国文化的内容;李晓琪主编的《博雅汉语·中级篇》课文中涉及不少文化知识,但是没有单独讲解文化;《HSK标准教程》只在每课练习题后添加三四行字的文化知识,有些与课文内容的紧密度不够强,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而不进行教学。事实上,不一定要出现专题性的文化介绍,教师也可以在课文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等语言要素的教学中,挖掘文化因素向学生进行讲解,虽然不是专门的文化知识,但是通过介绍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字词的内涵。
(二)缺乏中国文化学习氛围
虽然来中国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学习环境,但笔者通过观看过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示范课,并到过广西的多个高校留学生课堂观摩,发现不少班级编排不合理,交换生往往以班集体的形式到中国学习,他们都是来自一个国家的学生,教师没有明确规定课上必须说汉语,学生在课上课下交流全都用母语,并不利于营造汉语学习氛围。教师很多都强调成绩的重要性,只按照课本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压力大。即使学生能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一些中国文化,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早已提到过,学生的思考和体验则会更丰富。尽管很多高校的留学生教室固定,但并没有利用装扮教室的机会来介绍中国文化知识。
(三)文化体验机会有待增加
一些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之余,也会介绍中国文化的专题性知识,比如花上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解中国饮食文化或者中国书法。文化教学不但要有静态的知识介绍,还需要有大量的动态文化来实践。然而,由于教师难以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进行体验,这类课程也仅仅以教授理论为主,没能结合具体实践来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即使是不需要准备教学工具的课程,如组织留学生去博物馆或者著名景点参观的机会也不多。
(四)忽略教学对象的多样性
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成长的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方式也不一样。现实课堂中,汉语教师往往只按照一个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于经常迟到的学生没了解清楚原因,就一味地批评,或许学生所在民族的时间观念与生活作息不一样,教师应该尽量理解。在文化内容的选取上,可能忽略了学生的可接受度,不少国家的宗教和王室是不能随意谈论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以此来举例,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习是双向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中国文化,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文化,相互尊重与理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