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无论选择非营利性还是营利性,提升内涵和质量,推进高水平建设都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
不论非营利性还是营利性,教育的公益性始终不能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使命始终不能变。民办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二)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民办高校依然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是民办高校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健康发展和推进改革创新的根本保障和重要依据,也是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体制机制优势,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基本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保证民办高校科学民主、规范运行的前提条件。
(三)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聚集资源,优化配置,巩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同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科研是大部分民办高校的短板,要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应用研究和教学研究,不断健全科研组织和科研机制。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用型研究、校企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优势,推动教师科研及学生创新活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应用研究为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五)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高水平民办高校应当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要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不断拓展为社会服务的空间和渠道,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智力支持等方面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