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
 
更新日期:2021-03-29   来源:   浏览次数:62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庾信的矛盾心理不仅体现在归田与入仕的问题上,还体现在对自我的认知上。在《竹杖赋》中,他自比为华而不实的竹杖,极力用藜藋之杖的来凸显竹杖不以保

 
  庾信的矛盾心理不仅体现在“归田”与“入仕”的问题上,还体现在对自我的认知上。在《竹杖赋》中,他自比为华而不实的竹杖,极力用藜藋之杖的来凸显竹杖不以保持本性的缺点,竹杖还蕴含着“屈节辱志”之意,这些都是他对自己的一种否定。《邛竹杖赋》中,他亦将竹杖自比,但此赋中,竹杖则是美好品质的象征,喻指自己也拥有美好品质与才能。
对于《竹杖赋》,倪璠认为,赋中“桓宣武”喻指魏相安定公,“楚丘先生”乃作者自喻,“竹杖”则是官职的象征,因而此篇是“喻魏、周逼己以仕”,而作者予以婉拒的赋作。赋中说楚丘先生去拜访桓温,桓温见他年老,就赐他一根手杖。楚丘先生就说桓温“明于礼义,闇于知人”,意思是说桓温其实并不真正理解他,不懂得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他说容貌憔悴苍老是因为经历了时代的乱离。篇末“秋藜促节,白藋同心。终堪荷莜,自足驱禽。一传大夏,空成邓林。”写他就像竹杖一样,从前是有用的,可是一旦进入新的环境却变得百无一用,可以感觉到他内心压抑已久的失落和不平。“楚丘”这一称谓隐含“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诗意,自已表明对南方故国的生死眷恋;“世变市朝,年移陵谷。猿吟鹰厉,风霜惨黩。楚汉争衡,袁曹竞逐。兽食无草,禽巢无木”亦隐含对西魏军队攻陷江陵时残暴行为的愤慨;“胡马哀吟,羌笳凄啭。亲友离绝,妻孥流转。玉关寄书,章台留钏。寒关凄怆,羁旅悲凉。”等描绘,更表达出被迫徙于北地的悲凉和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因此,在《竹杖赋》中,庾信认为自己羁留北朝后,内心遭受无尽的纠结,像竹杖一样,徒有华丽的外表,但时移世易,故国不复存在,自己实际已成了无用之人,对自我进行了否定,这是他的矛盾心理的一种体现。
而《邛竹杖赋》中,庾信又以竹杖自比,表现自己希望能遇见赏识自己的贤者,对自己的才能予以肯定。庾信在赋作中提到“未若处不材之间,当有用之始。鲁分以爵,汉锡以年。昔尚尔齿,今优我贤” 叙述自己虽然被羁留却不被重用,相当于被置于一个无用的境地,但却像竹杖一样。“竹杖”是“质实而美”,靠自己本身优良地质地才得到众人的赏识,自己也像竹杖一样拥有自己独特才能,所以渴望能遇到赏识自己的贤者。另外,他还引用《庄子》的言论来证明自己的“无用”是“有用”之始。《庄子·杂篇·外物》篇载:“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这段言论是谈论“无用”的用处,意在表明事物之间都是相对而言的,并不能说绝对的“有用”或“无用”。由此可见,庾信引用这个言论来证明自己是“有用”的,只是需要一位“伯乐”来赏识自己,即赋作中提到的“贤者”。所以,在《邛竹杖赋》中,庾信想要借“竹杖”的光彩美好来比喻自身的美好品质和才能,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庾信对自我认知的这种差异性也是由于其矛盾心理所致,这两种不同的认知都借“竹杖”表现出来,当他对自我进行肯定的时候,就希望能“入仕”,当他对否定自己的同时,他就有了“归田”的想法。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

下一篇: “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