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院所科研管理整体现状
 
更新日期:2021-03-31   来源:   浏览次数:43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院所科研管理主要定位及工作模式1.1主要定位:科研工作是高校的四大核心工作之一,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设立科技处,辖属的二级学院及附属医院设科教

 
 1.院所科研管理主要定位及工作模式
1.1主要定位:科研工作是高校的四大核心工作之一,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设立科技处,辖属的二级学院及附属医院设科教科或者学院办公室科研秘书岗,通常情况下,作为主管部门的科技处布置工作任务,二级学院按照时间截点及具体的通知要求完成工作。科教科作为大学与院所科研人员的桥梁,严格按照科技处下发的关于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科技奖励等管理规章制度执行,高效的完成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期汇报、结题管理并整理报送材料。
1.2工作模式: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科研管理的常态化工作模式是上传下达,也是行政职能科室的一项主要工作,接收来自不同主管单位的科研处/科技处的通知,有序有组织的开展科研管理工作。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为例,二级单位的科管必须密切关注依托单位的具体时间安排,往往较基金委的时间截点早且安排更细致,在项目申报时间截止前,标书形式审查过程中有疑问的共性问题,可以集中咨询依托单位科技处,必要时询问基金委,然后科管人员负责向教师解答与项目申报相关的问题及申报材料的收集,待申报材料符合要求集中递交至依托单位,二级学院管理部门即完成该阶段的工作任务。
2.反思院所科研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院所共同附属于天津医科大学,均属于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共性特点:①工作模式较传统:表现为创新较少,机械式的上传下达,缺乏系统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使管理沟通工作置于被动地位。②管理和服务较难平衡:前者强调了管理者与科研工作者之间的管理关系,行政色彩过于浓厚;后者强调了人本思想,有利于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暂且认为服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科研管理模式,二者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平衡。③管理耗时低效:具体表现为上级下达任务或下发通知偶有不严密,无法及时清晰准确的解答科管工作者及科研人员的疑问;科管工作者对本单位科研人员熟悉度不够,如:职称、年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对科研的兴趣度等方面;各科室尚无科研秘书,给科研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多种渠道广而告之国自然申报已启动,仍有医生不知晓。这些最终导致大量的重复工作,反而收效甚微。④时效性:科研工作几乎都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尤其是涉及到项目评审,过期不候,只能等待来年再申报,有些项目从科技处发布到最终提交时间间隔较短,并且限制也较多,比如科技局的项目或教委的项目一般都需要各二级学院限项择优推荐,这就要求二级学院科管尽早传达,并在时间截点之前在本院完成专家评审并记录评分等。仓促准备可能导致递交材料较粗糙、初步评审不够细致等问题。此外,时效性问题要求二级学院科管除了紧密关注微信群、QQ群通知,还需要定期关注各级主管单位官网官微。
2.2院所同时附属于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合并后至今,科研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个性问题表现如下:①院所拥有两个省部级实验室,没有起到医院临床医生和研究所基础科研工作者“桥梁纽带”作用,科教科在科研管理层面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在科研项目资助方面和科研成果产出方面与临床贴合度不高,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难以实现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②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推广及专利产出等方面较薄弱,临床医生在实验室建设中参与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转化医学的有序发展。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院所科研管理整体现状

下一篇: 院所科研管理整体现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