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非遗品牌的发展困境
 
更新日期:2021-04-01   来源:   浏览次数:56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千年传承与演变而留存下来的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其天然具有人本逻辑的文化基因,是各族各地的文化缩影及印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千年传承与演变而留存下来的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其天然具有人本逻辑的文化基因,是各族各地的文化缩影及印记,对于我国文化传承及建构民众价值认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及传播技术革新,非遗原生态的“传承链”及“衍生链”双螺旋传播路径逐渐不能适应全新的大众传播模式,非遗文化空间被严重压缩,非遗传承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而工业时代背景下非遗品牌的出现则给非遗传承提供了新动力。
非遗品牌化是以非遗项目为中心,对非遗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和创新,将非遗文化符号化、商品化、产业化,并在其文化基因基础上衍生并开发一系列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非遗资产到非遗品牌资产的有效转化,做到非遗品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并举。
非遗品牌的出现无疑给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生命力,但有学者认为非遗是文化与空间的结合,非遗传播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不能割裂他所处的环境而存在。因此,当下非遗品牌虽然依附互联网跳脱了传播时空的限制,扩大了品牌影响力及受众群,但同时在品牌传播过程也形成了文化折扣,无法将非遗文化真正深度融入到品牌价值中,不能最大程度上引起消费者情感共鸣,进而使其产生品牌崇拜,非遗品牌也由此开始显现出造新血不足的老化趋势。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非遗品牌的发展困境

下一篇: 非遗品牌的发展困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