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课程思政”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更新日期:2021-04-01   来源:   浏览次数:77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缺乏融通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谓不重视,二级学院都配有专门的政治辅导员,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中都开有马哲、品德

 
 1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缺乏融通
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谓不重视,二级学院都配有专门的政治辅导员,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中都开有“马哲”、“品德修养”等系列思政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都各自为阵,形成了“孤岛”。特别是理工科专业课程,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认为学生的德育有专门的思政课程,与已不相干,不愿也不会去思考如何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有些甚至认为在专业课上讲思政,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而思政课程从内容要求上起点一般都比较高,与学生专业实际的结合不够紧密,思政专业教师对理工科的专业特点也不太了解,讲授内容结合专业实际不够,比较空泛,缺乏吸引力,学生往往将其视为“洗脑”课程,只要弄到学分就算完事了。这种“两张皮”的现象,导致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不佳。
2理工科学生普遍对“思政”认知的缺失
当前在校大学生都是90、00后的年轻人,他们生活成长在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年代,大部分家庭的孩子不愁吃穿,物质生活相当富裕,没有体会过生活物质的缺乏及贫困。而网络媒体的高度发达,使他们的精神生活相对多元化,人生价值取向也缺乏足够的引导。很多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和抱负,人生没有明确目标。相当一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学习变得功利化,关心的是今后要从事什么工作,获得多高的待遇,甚至为了毕业和就业不择手段、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他们对近几十年来科技进步为人类带来的社会变革没有真正体会,对中国近代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物质生活提高没有深切体验。
理工科专业课程不同于人文社科类课程,其内容主要是以认识自然规律为本质的知识,反映自然运行和发展规律,以客观性为主,不同于人文社科课程本身就是按照党和政府的思想主张、立场和观点来设置的,反映党和国家的意志与要求,具有鲜明的思想指导性。当前的思政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内容抽象化、模块化、政治性强,与学生实际联系不紧密等因素,不易被年轻的大学生所接受。
因此,如果我们还把思政教育寄托在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单靠说教式地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起不到期待的效果。
3 对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到了教师职责的第一位,“传道”即传授人道、道义,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立德树人”,“受业”和“解惑”指的才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总书记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思想政治工作不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而是所有教师的工作;育人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的职能,而是所有课程都需要育人,实现专业教育全过程育人、高校各部门教师全方位育人。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课程思政”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下一篇: “课程思政”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