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综合素质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更新日期:2021-04-02   来源:   浏览次数:53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综合素质类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更好迎合经济市场竞争挑战的必要一环,作为一项相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应力

 
 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综合素质类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更好迎合经济市场竞争挑战的必要一环,作为一项相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应力求各环节工作组织的最优化。作者基于上述认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下几种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综合素质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依托教师支持
宏观素质教育改革生态下,教师作为教学主导,是高职院校综合素质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并由此对其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应当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育人责任意识,从而在综合素质类课程教学中有机地将知识讲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最终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尤其是新商科背景下,科技进步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深度变革,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媒介和手段获得知识,教师的身份角色定位亦是逐渐发生变化,即由知识传授者变为自主思考激励者,更加强调学生精神层次的塑造。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必要守好“责任田”,坚持自己的职业价值追求,高度重视综合素质类课程思政建设系列工作展开,深入学习思政理论,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向党靠拢,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以身作则,积极影响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同时,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亦应摆正师资战略定位,明确其在综合素质类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中担负的职责,细化岗位要求,并组织展开多样化的培训教研活动,积极支持高素质专、精、尖从业师资队伍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更新他们的思想理念,丰富其学识网络结构,并搭建良好的交互平台,促进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共享实践工作经验,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携手优化育人工作体系,以更好地满足新商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
(二)深耕课程资源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综合素质类课程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式发展,这也为思政建设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应深刻意识到综合素质类课程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方面的作用,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努力探求综合素质类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联点、契合点,有机地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政教育,并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触动他们的心灵,使之从理性层面上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含义,最终内化为某种品质付诸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深耕综合素质类课程教材范本,甚至对其中的每个知识模块、单元主旨以及其相互间的关联了如指掌,以保证教学实践中能够自如地进行取舍和调整,并添加一些与思政相关的内容,打造校本化课程体系,最终达成预期育人目标。在整个综合素质类课程体系中,诸如历史与文化、哲学与道德、公民与社会、艺术与美感等,其中隐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要与思政教育形成有严密逻辑的统一整体,善于应用思政理论进行专业解读,并有效切入社会热点问题,从而避免思政教育内容的随意化和表面化,以此来导引学生的人生追求、道德追求以及职业追求等,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热情。同时,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综合素质类课程思政建设,还需充分借力现代科技手段支持,汇聚图片、影像、视频、动画等各类思政教育资源,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和兴趣偏好,首先给其留下深刻印象,继而才能牵引出深入学习和理解,刺激他们的多重感官,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综合素质类课程思政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要尽快形成校际联盟,共享优质资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综合素质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下一篇: 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综合素质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