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教学过程改革措施的提出与实践
 
更新日期:2021-04-02   来源:   浏览次数:69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为了解决《泵与泵站》课程教学课时紧张、理论讲授与各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及时间设置不协调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

 
 为了解决《泵与泵站》课程教学课时紧张、理论讲授与各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及时间设置不协调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教研组在对现有理论课程、课夹实验、课程设计以及生产实习的学时、教学条件和教学要求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以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为依据,提出将理论讲授与课夹实验、课程设计以及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均作为实现《泵与泵站》课程教学目标的不同手段,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合理分配相应的教学知识点以及相互衔接的时间点,即突破传统《泵与泵站》课程教学理论讲授与各实践环节在教学内容和时间设置上的零散、孤立状况,通过统一、协调的系统化安排,形成一种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一体化教学的新模式。
基于此,我们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于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015级4个教学班学生进行《泵与泵站》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分别开展了“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教学内容设置的系统化”、“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教学时间设置的合理化”的初步改革实践,并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就学生对教学改革的反馈意见进行了收集和分析。

1 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教学内容设置的系统化
教研组针对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教学内容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系统化设置尝试:
第一,在原有的课夹实验课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的讲解和介绍,借助实验室现有的各种类型泵及其零部件、配件等教学模型以及两套离心泵装置实物模型,补充实验内容,明晰与课堂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通过实物进一步了解离心泵、其他类型水泵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并强化离心泵装置的概念,理解串并联的管道特点,同时进一步讲解泵站设计过程中吸压水管道的设计及其相应配件的要求、引水设施的布置要点、离心泵基础的设计要点等。此外,针对“离心式水泵特性、并联及串联实验”,使学生理解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课程的作用,以增强对离心泵装置工况点、离心泵性能曲线、离心泵并联与串联运行工况的认知。
第二,在理论讲授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设计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加离心泵工况点确定及选泵技能的课堂训练内容,一方面使学生提前熟悉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为后续训练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改变一味参照教材的讲课模式并活跃课堂氛围。
第三,将原理论讲授教学部分有关泵站设计的内容调至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讲解,如给水泵站的辅助设施、排水泵站的潜水泵应用以及给排水泵站的工艺设计等,即分别设置“给水泵站课程设计讲座”、“排水泵站课程设计讲座”,使学生在学习后通过即时的应用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教学过程改革措施的提出与实践

下一篇: 教学过程改革措施的提出与实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