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革命精神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为文化自信提供不竭之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信念坚如石。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以红旗渠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的精神之源,是派生革命精神诸如优良传统、宗旨意识、英雄气概等其他要义的初始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一切历史性成就的的原动力和致胜法宝,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定地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正因为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虽屡经挫折、历尽千辛万苦,始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带领中国人民坚定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人在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感召和鼓舞之下所取得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佐证和最佳注脚。
所谓自信就是发自内心的相信和自我肯定,不是盲目乐观和傲慢自大,而是建立在理论的科学性基础之上,深信一定能够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以红旗渠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其具有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它为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南。
20 世纪 60 年代,中共林县县委就是凭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怀着只要主义真、铁杵也能磨成针的朴素情怀,为了改变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局面,满足林县广大人民群众望水、求水、盼水的强烈心愿和追求幸福生活的迫切期待,带领林县人民硬是在山高谷深的太行山间,斩山劈岭,凿石导河,历时10年,修建成了人间罕见工程——人工天河红旗渠。
正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整个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当处于顺境时,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头脑冷静,始终不忘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当革命、建设、改革遭遇挫折和困难时,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善于在危难中奋斗,在绝境中奋起,“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正是缘于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够敢于拼搏,一路向前、无坚不摧,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考验,渡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同时也取得了诸如建成人间罕见工程——红旗渠这样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和伟大成就。
经受住了考验、渡过了难关、取得了伟大胜利和伟大成就,既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之力量的充分体现,也是蕴含有坚定理想信念之革命精神为中华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注入不竭之源的生动说明和有力确认。
2.革命精神蕴含的宗旨意识、奉献精神为文化自信夯实牢固根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始终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甘于奉献一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和奉献精神在林县党委和林县人民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在党的领导下,林县广大党员干部夙夜在公,为民爱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不计报酬,以实际行动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带领林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支援,精诚合作,最终完成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宏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