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晦涩的文本内容与明晰的内在逻辑
 
更新日期:2021-04-15   来源:   浏览次数:52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荒原》一向被认为是一首特别晦涩难懂的诗歌,这部构思长达两年的长诗中引用了不少别人作品中的语句,并使用了数量众多的典故,乍一看去确实不好理解

 
  《荒原》一向被认为是一首特别晦涩难懂的诗歌,这部构思长达两年的长诗中引用了不少别人作品中的语句,并使用了数量众多的典故,乍一看去确实不好理解。但在看似杂乱无章的诗句背后,作者有着相当清楚的行文逻辑,那就是诗人首先给他眼中的现代世界定位:现代世界是一个荒原;然后以大量客观对应物来说明现代世界为什么成为了荒原;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生活在现代荒原上的人们如何才能得到拯救。
在长诗开篇的引言中,作者就以古希腊神话中女先知西比尔的生存状态暗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西比尔曾向爱上她的太阳神阿波罗求得了如沙粒般多的岁月,却忘记请求青春永驻,岁月的剥蚀已使她衰老不堪,却不得不一直活下去。在艾略特看来,西比尔的生存状态就是荒原状态,美丽的青春已逝,昔日的繁华散尽,活着只剩下痛苦和不幸,但却求死不得。
在长诗的第一、三、五章中,作者用诗句继续渲染荒原的荒凉恐怖,这里乱石丛生,偶像破碎,溪干树枯,廖无人迹:“什么树根在抓紧,/什么树枝在从 /这堆乱石块里长出?人子啊,/……一堆破碎的偶像,承受着太阳的鞭打 /枯死的树没有遮荫。蟋蟀的声音也不使人放心, /焦石间没有流水的声音。只有 /这块红石下有影子 ” (出自第一章《死者葬仪》);“河上树木搭成的蓬帐已破坏:树叶留下的最后手指 /想抓住什么,又沉落到潮湿的岸边去了。……河上不再有空瓶子,……仙女们已经走了。 /还有她们的朋友,最后几个城里老板们的后代; /走了,也没有留下地址。 ” (出自第三章《火戒》);“这里没有水只有岩石 /……是岩石堆成的山而没有水 /……死了的山满口都是龋齿吐不出一滴水 /这里的人既不能站也不能躺也不能坐 /山上甚至连静默也不存在 /只有枯干的雷没有雨 /山上甚至连寂寞也不存在 /只有绛红阴沉的脸在冷笑咆哮 /在泥干缝裂的房屋的门里出现 ” (出自第五章《雷霆的话》)。在这样的世界上人们虽生犹死,目光短浅:“并无实体的城, /在冬日破晓时的黄雾下, /一群人鱼贯地流过伦敦桥,人数是那么多, /我没想到死亡毁坏了这许多人。……人人的眼睛都盯住在自己的脚前。 ” (出自第一章《死者葬仪》)。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现代世界成为荒原了呢?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艾略特显然没有摆脱宗教的影响,人类的原罪在他选取的客观对应物中逐一显现。在艾略特看来,正是人类的这些罪过,使现代世界陷入了荒原状态。
《圣经》中给出的人类七大原罪包括傲慢(骄傲)、嫉妒、暴怒、懒惰、贪婪、饕餮(暴食)和淫欲,在艾略特看来,引诱人类堕落的罪魁祸首就是贪婪和淫欲,在长诗当中,这两类原罪对应的客观对应物最多,其它原罪亦时有提及。
(一)贪婪。艾略特认为,失控的欲望是现代社会成为荒原的一大原因。长诗第一节中,就引用了玛丽·拉里希伯爵夫人的回忆录《我的过去》中的生活片段,表面看来,这个片段是反映了上流社会生活的空虚和无聊,但往深层挖掘,我们会发现,作者的用意绝不止于此,玛丽·拉里希伯爵夫人身份特殊,是前奥地利女王的侄女,她的表亲被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她自己后来也遇刺身亡。所以这个片段背后隐藏的是让艾略特耿耿于怀的战争,而引起战争的罪魁常常是对于权力、土地、财富等等的贪欲。在艾略特看来,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完全摆脱过贪念的诱惑,而由此引起的争斗和战争,也就时时困扰着人们,从撒旦的背叛(“犹如开窗所见的景物” ,出自弥尔顿的《失乐园》),到莱茵河黄金宝藏的被劫(“长河流汗……Weialala leialala”  ),到古罗马人与迦太基人的战争(“你从前在迈里的船上是和我在一起的” ),再到现代人类社会的形形色色的战争(“又是叫喊又是呼号/监狱宫殿和春雷的/回响在远山那边震荡”   “这是什么声音在高高的天上/是慈母悲伤的呢喃声……倾塌着的城楼/耶路撒冷雅典亚历山大/维也纳伦敦/并无实体的”  ),被贪念驱使的人们互相残杀,在这样的杀戮当中人们没有了道德底线,忘记了上帝的存在,信仰尽失。贪婪可以使兄弟反目,手足相残:“又想到在他之前的国王,我父亲的死亡”  ,出自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安东尼奥靠着那不勒斯王的帮助,篡夺了自己的哥哥米兰公爵的爵位,并在狂风怒号之夜把公爵及其尚在襁褓中的女儿送到海中的一条破船上驱逐出境;但贪婪最终会把人带入死亡的深渊 :“我听见那钥匙”  引自《地狱》,对于权力的贪欲促使乌各里诺伯爵使用奸诈手段当上了意大利比萨地方的领袖,但最终殃及儿孙与他一起被政变者关在塔楼里饿死。
(二)淫欲。这是长诗中使用客观对应物最多的一项原罪。当时处于婚姻痛苦中的艾略特认为正是情欲的泛滥才导致人类道德的堕落和文明的衰落。长诗中运用了各种典故和场景作为客观对应物,从不同的角度来阐明作者的认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晦涩的文本内容与明晰的内在逻辑

下一篇: 晦涩的文本内容与明晰的内在逻辑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