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红高粱》译本研究
 
更新日期:2021-04-15   来源:   浏览次数:63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译本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本小说的命运。高质量的译本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具有促进作用,而低质量的译本则起着反作用,优秀的作品也可能因此被埋没

 
 译本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本小说的命运。高质量的译本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具有促进作用,而低质量的译本则起着反作用,优秀的作品也可能因此被埋没。葛浩文作为资深的美国汉学家、文学家、翻译工作者,曾翻译过大量的中文小说,被夏志清教授誉为“中国当代文学首席翻译家”。其译作获得了国内外一致好评,也为莫言作品畅销海内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出了贡献。
自莫言作品大获成功以来,研究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译本的大有人在。前期的研究多采用不同的翻译理论或视角研究葛浩文的翻译,如聚焦“归化”与“异化”等,对于贯穿文本中大量的隐喻却少有人关注。对于《红高粱》译本的隐喻翻译研究在2013年之后渐渐多了起来,也出现了从认知视角来解读译本的研究。因此,本文致力于研究《红高粱》中的隐喻翻译问题,并以涉及“红高粱”这一意象的隐喻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是对《红高粱》中主题隐喻研究的一次开创性尝试。
此外,主题隐喻在小说文本中的使用往往具有连贯性,才能塑造出浑然一体的形象,这往往包含其所涉及的隐喻意象、价值观及映射关系等的一致。Lankoff在隐喻与文化连贯部分,认为“我们的价值观根植于我们的文化”,“文化中最基本的文化价值观与该文化中基本的概念隐喻系统保持结构一致”。谭业升指出“保持小说主题隐喻意象的连贯其本质是维持小说的隐喻连贯”。《红高粱》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与“红高粱”密不可分,因此对涉及“红高粱”隐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红高粱》译本研究

下一篇: 《红高粱》译本研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