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体育素养视域下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优化路径
 
更新日期:2021-04-16   来源:   浏览次数:48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优化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教师队伍调配、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等资源整合,更要面对整个基础教育各学段庞大的学生群体。

 
 优化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教师队伍调配、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等资源整合,更要面对整个基础教育各学段庞大的学生群体。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应在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引下变通求存,以学生体育素养的建设与培养为课程改革方向,深入教学一线,以实践为改革基础构建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一贯制学校课程体系。解决当前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衔接不畅、教学内容重复、教学实施手段单一、课程学习评价机制落后等问题,为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运动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
1以培养体育素养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
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形式多样,侧重方向不明晰,使一线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难以抉择。因此,一贯制学校摒弃繁杂的课程目标,以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为核心,分设小学低年级(1-2)、小学中年级(3-4)、小学高年级(5-6)、初中、高中五个阶段课程目标,每个目标都要结合青少年身体发育规律以及心理变化特征而制定。小学阶段涉及身体活动、体育情感、体育道德以及基本体育知识,进行体育素养的启蒙教育;初中阶段重点夯实各项运动基础与身体素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意识;高中阶段突出技能提升与意识的养成,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体育行为的形成。
小学低年级课程目标主要在于促进身体生长发育与模仿性学习,同时注意培养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育情感,为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小学中年级开始侧重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遵守秩序和正向激励与引导;小学高年级更多的是涉及集体项目及规则学习,注重团队协作与道德意识培养;初中阶段正式开启各项目的专业性学习与加强身体素质,增设体育理论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中阶段不仅加深运动项目学习的难度,还要突出个人优势项目与特长学习,开展运动原理方面理论知识学习,逐渐形成自主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
2搭建衔接小、初、高阶梯式课程内容体系
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学生身体发展顺序、心理变化规律,也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根据一贯制学校办学特点与课程目标设定,课程内容呈现阶梯式内容体系:小学低年级兴趣引导、身体活动开展,选择游戏与田径等,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促进粗大肌群的发展;小学中年级注重身体活动参与、集体运动的学习,涉及大量的跑、跳、投等,发展良好的体能,也为后续复杂动作学习奠定基础;小学高年级以集体运动与组织、基本技能学习为课程主要内容,选择初级的球类运动、集体操等项目,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的提升,同时满足学生对新技能学习的意愿;初中阶段主要以基本技能与理论学习、身体素质加强、准专项化学习为课程内容,不仅能在身体方面进行系统的练习,同时也加强理论思想上的引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体育锻炼行为与意识;高中阶段从准专项化练习向专项化转变,加深运动技能的难度性学习与专业化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发挥自己体育特长并持续练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设置,从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顺序与特点为基础,编排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从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个人到集体的顺序编排层层递进,不仅能较好的衔接各学段,同时也能为后阶段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体育素养视域下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优化路径

下一篇: 体育素养视域下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优化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