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土寸金”的空间限制
受场地所限是大多数城镇幼儿园所面临的问题。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真切的感受真实生活,从真实生活中体验劳动不易,进而升华珍惜劳动的情感。然而在访谈中一位教师说:幼儿园所在城区,寸土寸金,地方比较小,室外场地的硬件设施还没能很好的达到,没办法给幼儿还原真实的场景。访谈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提到这一点。可见实施环境是教师进行劳动教育首要关注的外部条件。
劳动的产生源自于人对生存的需要,而生存是大自然与人类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让儿童体会劳动过程,就要将劳动忠于生活,进行真实的劳动体验,产生真实的劳动成果。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园区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远远跟不上进度,场地所限引起的连带反应凸显。一方面,幼儿无法处在真实的劳动环境中,比如在种植区,只能通过盆栽观察植物的生长,无法进行松土等劳动。另一方面,劳动区域的限制牵动幼儿劳动的风险。如果劳动设施不健全,幼儿进行劳动过程中避免不了进行磕磕绊绊,空间场地的狭小会大大增加幼儿受伤的可能性,从而达到反效果。
(二)“代包代办”的家庭束缚
家庭和幼儿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无形中扼杀了幼儿获得劳动教育的体验。访谈中有位老师提到:家长有时会干预劳动教育,不让孩子参与劳动之中,如果教师安排幼儿进行劳动,家长会立马和教师取得联系,呈现出过度溺爱孩子的一面。由此看出,在教师眼中,家长的支持是进行劳动教育的支柱,教师不仅仅关注幼儿,还需要考虑家长的接受能力。
情感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幼儿园的参与,还需要家长的合力。幼儿劳动教育须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且以自我服务为最终目的。经济时代的到来,父母重心回归至家庭,在人力资本的折射下,人们更重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义务教育之外的学龄前教育。然而,在素质教育口号深入家长印象时,与之而来的是过度的保护导致的角色错位。家长自以为是的代替幼儿做出决定,长期对幼儿进行庇护,尤其是小班幼儿。比如在幼儿打扫卫生需要搬动小桌子,很多家长表示打扫卫生值得表扬,但孩子太小了,不能让他搬桌子。这样的举动一方面成为了幼儿园进行劳动教育最强硬的阻力,同时也不利于儿童的发展。被问及教师如何克服家长的阻力,被采访的教师大多没有给出回应。可见幼儿教师的两难境地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不利于劳动教育的落实。
(三)“大班额制”的现实羁绊
由于大班额制造成的健康安全的顾及等诸多原因,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容易浅尝辄止,呈现浅表化的状态。访谈中有位教师反应: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劳动,需要让儿童亲身实践并感知。与正常教学相比,需要耗费更大的人力和物力,如果要真的开设幼儿劳动课程,需要配备更多的保育员或者分组进行。可见,在教师视角下,
幼儿进行劳动教育,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评价。由于二胎政策的放开,幼儿园变得一位难求,供不应求的现状必须要求班级规模进行扩大,然而学前教育领域针对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仍然处于真空状态,一方面国家大力倡导民办园的开展,另一方面托育师资改革步伐脚步却后,两者的矛盾冲突同样也阻滞了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开展。保育员和教师配备不足,而劳动教育需要比平时更多的人力参与,需要照看到每位幼儿。然而教师精力有限,在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之比能达到1:15,然而劳动教育因为其特殊的劳动性质,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幼儿。因此,严格控制师生之比才能更好的进行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