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生物课程设计
 
更新日期:2021-04-19   来源:   浏览次数:39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6E设计型学习模式6E设计型学习模式,最早是由美国国际技术与工程教育学会(ITEEA)2010年提出,该模式结合了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工程设计的实践,让

 
 (一)6E设计型学习模式
6E设计型学习模式,最早是由美国国际技术与工程教育学会(ITEEA)2010年提出,该模式结合了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工程设计的实践,让学生在“重要了解”和“需要做”的过程中感知和洞察真实情景中的问题,解决挑战性任务,该模式是落实STEM教育整合性理念的有效设计模式,6E模式表现为参与(Engage)、探索(Explore)、解释(Explain)、工程(Engineer)、深化(Enrich)、评价(Evaluate)这六个环节,下面以“果酒的制作”这一节为例,具体阐述6E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参与
参与指以真实情境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升他们的学习参与度。笔者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以我国岭南水果资源丰富,但采收期集中,而且不耐储藏作为教学背景,激起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笔者紧接着追问,解决该地区水果产业问题,除了延长水果产品的保质期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请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几组实验,亲自尝试制作果酒,以增加水果产品附加值。这种以学生掌握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探索。
探索指为学生提供构建自我知识体系,开展基于问题或项目的研究。本实验中主要探索关于果酒制作的以下问题,第一,考虑我校的地理环境和开展实验的季节,选择哪些含糖量高,而且价格低的水果,作为制作果酒的原料?第二,不同实验小组选择不同的水果制作果酒,果酒的酿造工艺是否完全相同?如果不同,结合你选择的水果对制造工艺应该有怎样的改进?第三,传统果酒制作中,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但是这个方法不能检测酒精含量的多少,无法判断哪一个时期的发酵更充分,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如何改进实验设计?笔者利用以上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相关实验进行探究,依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解释
解释也是学生思考问题、整合知识、改进实验的过程,本课题同学们选择了葡萄、香蕉、猕猴桃作为制作果酒的原料。刚开始探究实验时,许多学生将生活中吃水果时对水果的处理方法用到了实验中,如猕猴桃去皮,葡萄去皮;一些学生发现香蕉很快变成褐色,学生预测变色后的香蕉会影响果酒的色泽,继而停止实验。针对上述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并未着急去给出答案,而是继续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分析讨论实验设计方案,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猕猴桃和葡萄果酒制作小组分别设计了带皮和去皮发酵两组实验,还增加了比较两者风味的环节。香蕉果酒制作小组提出,香蕉需要去皮,并热烫五分钟,才不会出现褐变的现象。学生经历这一过程,对科学探究有了深入的认识,科学实验素养得以提升,这时笔者及时总结:科学的实验探究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变量,并且合理设置对照,同时还要结合实验材料不同的特性和生活实际,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4.工程
工程指向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问题的核心。此过程包括可能的装置设计和测试,所有小组均利用了泡菜坛进行果酒发酵。泡菜坛的形状是两头小,中间大,口外有水槽,在水槽里加水,扣上坛盖,可以隔绝外界空气,防止微生物入侵,果酒发酵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水槽以气泡的形式排出,使坛内保持良好的缺氧条件,这一装置来源广泛、成本低廉、重复利用高。欲判断哪个时期发酵效果最好,全班同学经过组间讨论交流后,选择采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方式,间接检测果酒中酒精的含量,以判断发酵是否充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生物课程设计

下一篇: 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生物课程设计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