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基于“仁”之基础上,唐之前青绿山水形成的命途抉择
 
更新日期:2021-04-19   来源:   浏览次数:43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青绿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的古典绘画艺术式样,其起源追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各种学术思想、哲理涌动叠出,争鸣百家,蔚为壮观。这一特殊时期,文

 
  青绿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的古典绘画艺术式样,其起源追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各种学术思想、哲理涌动叠出,争鸣百家,蔚为壮观。这一特殊时期,文化融合,如西域、印度等文化的涌入。政权更迭频繁、五胡乱华、民不聊生。此时以普度众生,解除苦难的大乘佛学教义广泛迎合社会民众,此时广泛传播的印度佛教不仅带来了佛学思想也也在各种佛教佛画、壁画、雕塑中带来了印度的艺术范式。在这种中印艺术交融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青绿山水艺术样式。国内绘画在写实性、色彩晕染等方面受外来艺术影响较大表现在形式构成、色彩搭配等技法上,如我国国内新疆的克孜尔8窟伎乐飞天、北魏748窟供养菩萨等的壁画及佛像身的内容及色彩搭配上发生了与以往显著的变化,青绿山水的常用且是主色调的石青,石绿色被广泛运用。但在这场大规模的文化艺术交流过程中,尤其是在这青绿山水的萌芽越阶段,并非所有的印度艺术形式都可以毫无阻拦地迈入中国大门,有一些印度艺术形式是被中国人拒之门外的。印度佛教壁画《须大拿本生》中裸露的太子与感性肉欲的妻子裸卧于榻上,缱绻缠绵,“艳情味”十足。同样是受印度佛教及外来文化影响绘制而成的敦煌石窟壁画莫高窟伎乐图《反弹瑟瑟》以及第320窟《四飞天》等中的仙女舞动,能歌善舞,端庄典雅。同样是深受印度艺术的影响,为何从印度的赤身裸体魔女形象到中国后就变成了着装典雅的仙女形象了呢?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长久以来国人审美经验的积淀,这种审美经验的核心、便是儒家思想的“仁”。
孔子提出“克已复礼,仁在其中”礼与仁相互交织,先礼后仁,这里的“仁”在原指西周之礼,后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之礼。同样随着时间发展儒家观念的深入人心,此时之“礼”已成为人们思想精神之中的“约束、克制”之礼,也逐渐成为中国文人大夫的精神主流,可谓根深蒂固于国人思维中。于尽是在面对印度“艳情味”十足的绘画时,此种审美对象对国人的思维刺激中完全无产法与“仁爱”“亲和”等儒家思想相近的伦理道德,同时此种纵欲图图像也是相悖于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克制崇礼”,在这种以理性规范成为审美主导的审美心理之下遂不耻于印度的“艳俗”图画,在青绿山水的萌芽时期和重要的云酝酿阶段,儒家“仁”之理念倡导下的理性观范都成了唐代青绿山水成熟和兴盛的种子。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基于“仁”之基础上,唐之前青绿山水形成的命途抉择

下一篇: 基于“仁”之基础上,唐之前青绿山水形成的命途抉择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