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仁”之理念在唐代青绿山水画中的内涵表达
 
更新日期:2021-04-19   来源:   浏览次数:42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经过晋南北朝时期的酝酿磨合终在隋代展子虔手下诞生了中国可考证的第一幅青绿山水画《游春图》,到了唐代,青绿山水逐渐由青涩走向走成成熟,青绿山水

 
  经过晋南北朝时期的酝酿磨合终在隋代展子虔手下诞生了中国可考证的第一幅青绿山水画《游春图》,到了唐代,青绿山水逐渐由“青涩”走向走成“成熟”,青绿山水流传于皇室庙宇,贵族乡绅,并且名家辈出,尤以大小李将军推之高峰,明代徐沁在《明画录》中说:“自唐以来,画学与禅宗并盛,山水一派亦分为南北两宗。北宗首推李思训昭道父子,流传为宋之赵干及伯驹、伯骕,下逮南宋之李唐、夏圭、马远。” 青绿山水在唐代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气象和恢弘气派、在此背后是儒家哲学思想的提倡和稳固。元光元年《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的原话“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武帝纪赞》中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至此,以“仁义”精神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仁”“礼”之思浸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论语•述而》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谓礼、乐、射、御、书、数。书画之流也。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这便从根本上规定了世人的价值观、文化思维,固而渗透于记录刻画生活的绘画,文学之中。可以窥见,儒家“仁"之思想的普及崇尚与青绿山水画的鼎盛发展存在必然连系。间接上,儒家的“仁礼”的政治定位,结束了无为而治的政治局面,在大一统的格局下同时主张推行仁政。政治从而更加伦理化,宽待亲民,任人唯贤,将统治者与服从者的政治关系染上了宗法观念中以“仁”为核心的温情色彩。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唐代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为创作工序繁杂的青绿山水带来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一定物质基础和相对平稳的环境是难以专心创作青绿山水的。其次青绿山水的富丽堂皇青春阳刚之气正迎合了当时国家政要的欣赏,合拍与蓬勃发展的唐王朝的伟大气象。从直接的层面来看,儒家“仁”之精神包含“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克己而胸怀家国的情怀,“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庸也》的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然后博施济众,入世思想积极,表现在画作上是精雕细琢,博大豪迈,亲和万众。儒家的人生观、自然观、宇宙观开启了中国画家的胸襟,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画的人文精神。正所谓《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直持表现在于“天人合一”思想在青绿山水中的体认,孟子从本体论意义上论述了“仁”,孟子提出“天人合一”,他主张天与人相通,人性乃“天之所与”,天道亦有道德意义,而人禀受天道,因此,字宙万物和人类社会都以“仁”为秩序结构。受孔孟“仁”学思想的影响,官至朝散大夫的展子度一改以往“水不泛舟,人比山大”的画面,其《游春图》画面比例恰当,层次分明,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配以殿阁舟桥,并开始注意客观物象之远近、高低大小以及深度层次、比例透视等关系。这幅青绿山水直接体现了以“仁”为中心的秩序结构,体现儒家“万物一体”的美学理念。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游人点点,一切皆显得秩序井然。大小李将军笔下的青绿山水,绚烂艳丽,开阔壮美。政治家阎立本笔下的青绿山水以大格局,特色鲜明显著,浩然之气溢于纸端。如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法度谨严笔墨精妙、丘壑多变,画面处于浓郁青绿色彩中,山石的轮廊线利用金粉填勾金线处理,视觉效果上光亮鲜明,整幅画面可谓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明代文徵明评价:“其慎重缜密,自然有大家体段,无一毫尘俗气,艺林中有千里,如山中有昆仑。”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仁”之理念在唐代青绿山水画中的内涵表达

下一篇: “仁”之理念在唐代青绿山水画中的内涵表达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