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系统理论视角下分析大梨树村红色乡村振兴发展条件
 
更新日期:2021-04-19   来源:   浏览次数:53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大梨树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大梨树村位于辽宁省凤城市西南10公里,村内设有22个村民组,1701户,其中满族人口4161人,占总人口的81.1%。村庄总面积4

 
 (一)大梨树乡村振兴发展状况
大梨树村位于辽宁省凤城市西南10公里,村内设有22个村民组,1701户,其中满族人口4161人,占总人口的81.1%。村庄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7440亩,山地5.4万亩,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村。大梨树村,依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法治人物、连任5届全国人大代表为人民干实事办好事的毛丰美[],CCTV和“学习强国”APP多个媒体平台报道向毛丰美“干”字精神、不忘初心学习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围绕这一资源开展二次创业,链接社会资源,全面推动村内产业多渠道、多方向发展,成为当代乡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的典型代表,其发展经验和模式,值得分析探讨。

(二)大梨树红色乡村振兴优势条件
31年,在大梨树由原来生产资源相比其他村落并不发达甚至贫困的状况下,最终,在新时代围绕自身磨砺和营造的“干”字精神“红色文化”发展成为比中国大多数村落发展资源更丰富、产业经济更发达、乡村振兴更快速的村庄,其发展历程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的精神文化,具体可表现为以下方面:
1.核心领导强,参与投入高
大梨树村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具有高度的人格魅力,能够凝聚民众力量,参与生产发展。在当今乡村振兴中,都普遍存在“带头人”能力有限,最主要的不是文化水平低,更多表现为各项素质、致富经验和资源链接能力有待提高。而在此方面,大梨树村拥有了独特的优势,其“带头人”毛丰美书记具备了带领村民致富、链接资源的能力和经验,总结出“干”字精神。在80年代,毛丰美书记带领社员北上贩运农产品,利用盈利支付大队干部工资,减轻村民负担,赢得信赖。随后,敢闯敢干,开创旅馆,赢得集体经济“第一桶金”,往后的贸易商场中,“带头人”的“商业思维”,善于了解市场需求,使得集体经济的多个产业得以成功运营,让村民看到跟着集体干有希望,愿意入股和投资,以赚钱、有钱赚的方式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积极性,投入到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中。因此,“带头人”模范作用在此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开垦荒山秃岭时,“带头人”亲力亲为,与村民共同上山开荒,甚至比农民干的更多,始终维护村民的利益,“带头人”的形象得以树立,执政为民、较强的执行力和魄力,得到村民的爱戴与支持。使得村民相信“带头人”,愿意跟着“带头人”一起干。
2.政策契合紧,管理分工细
大梨树村发展充分结合政策发展趋势,第一时间享受政策红利,并在领带班子分工明确的有效执行力下,结合政策资源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中国依规办事的大背景下,政策是一项非常稀缺和重要的资源,也是最大的发展资源。在大梨树村的多项发展产业中,大梨树都擅于发现商机一样发现政策的红利,站在了政策的风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大梨树村看准市场经济发展政策,大胆开干商业区,并成为典范,树立楷模,得到政府肯定。面对金融危机,大梨树村不仅发现市场的问题,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下,树立了良好的学习形象,受到政府的支持和呼吁学习,从而无意中利用政府的威信提高了自己的社会知晓度,同时也是为自身发展做了最大的低成本宣传。在弘扬基层干部苦干潮流中,“干”字精神及其代表人——毛丰美,成为了中央及省委都鼓励学习的好榜样。如此的鼓励和引导,大梨树村干部自身能力加强,明确的分工和管理,使其领导班子在运作“红色文化+”的产业模式上井然有序,在机会来临时还能拿出精力和时间,把握机遇,接纳和链接各项有益发展的合作关系及资源,在“二次创业”中,迎接挑战,紧扣市场需求,迅速发展起来。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系统理论视角下分析大梨树村红色乡村振兴发展条件

下一篇: 系统理论视角下分析大梨树村红色乡村振兴发展条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