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坏消息告知”与反思性叙事实践中的价值嵌入
 
更新日期:2021-04-21   来源:   浏览次数:37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我院的医患沟通与技巧课程原本设立有理论与见习各12个学时。本次教改将最后2学时的理论课已固定作为同学们的坏消息告知情境展示及评价课堂。应该说本

 
 我院的医患沟通与技巧课程原本设立有理论与见习各12个学时。本次教改将最后2学时的理论课已固定作为同学们的“坏消息告知”情境展示及评价课堂。应该说本次课程规划从整体上较既往不仅更注重实操性,而且更注重了把精神内涵在实操层面渗透下去。在全体教研室老师们的头脑风暴探讨下,我们认为,一旦稳固住学生内心对“好医生”是什么、怎么做、为谁做的反思性问题,同学们医患沟通的实践能力便会得以稳步增长。
然而,教学实践中,同学们往往因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掌握不足,缺乏与患者沟通实践中的自信心与掌控力,再加上社会环境中有关医患纠纷报道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对于临床实习过程中与患者接触的紧张焦虑,更担心“一失语成千古恨”,这使得“突发坏消息(BreaKing Bad News,BBN)”的沟通一直都是学生们学习中的痛点难点。因此,如何让每一位同学主动投入到对“坏消息”事件的观察、发现与“好医生”的反思体验中,成为该课程思政切入的重要环节。
教师们延续导论课堂中以自身成长经历的反思与分享方式,借用现代沟通和人文理念,剖析身边的“坏消息”相关成功案例或纠纷、隐患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剖析反思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以患者视角对于事件理解的演进逻辑及情感逻辑;强调反思内容至少涵盖:通常会如何反应、应该如何做好、有没有可能创造条件去做到更好;此外,还需贯穿事件发展中的依法行医的相关法律底线要点。然而这种引导在很大程度是仍属于学生被动地对过去真实事件的反刍。为了每位同学能投入主动思考,我们设计了反思性叙事实践,也即前文所述的“坏消息告知”情境展示及评价课堂。
具体做法是将同学们按3-4人一组,确保每人都能有参与机会。小组自主分工进行“坏消息”脚本创作表演,并由一名同学进行反思性解说。当表演在进行时,解说者可暂停表演,并以旁白形式针对情境环节进行要点解说。这些要点包括患者疾病背景的挖掘,患方情绪进展特点、医生的沟通技巧理论应用、相关情境下的法规要求,以及表演结束后,对整个事件的以患者为中心,以“好医生”为价值目标的经验提升总结。这四大要求构成同学们反思性叙事的4大评分标准。同时,为了鼓励同学们的真实情感体验,另设真实情感表演分。展示现场设有4-5名评分教师,他们均为有临床背景、法规背景,或人文背景的医患沟通教研室的老师们,且经过评分标准的内部统一培训。每脚本表演约5分钟左右,表演结束后,由教师逐一对情境表演脚本创作、同学的共情能力反映(主要是对患者情绪推理)、沟通技巧应用、法律法规应用等予以现场逐一点评,并现场回答同学们对其中仍存在的顾虑、不解等。
此种旁白剖析式的情境创作、表演和教师的现场点评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小组须通过多方面搜集信息、知识、事件,并借用叙事医学理念,即以患者为中心,听取并吸收患者的疾病故事,然后由医学生与患者共建医疗遭遇的现实,并对康复关系基调进行互动重塑。此时,既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又将“好医生”的价值思考再次通过思考创作并舞台展示出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每位同学主动投入到以坏消息为主题的反思性叙事创作和表演,对于医学生在未来实习乃至临床实践中的“坏消息遭遇”起到了一定的心理建设,为他们日后能更具同理心和专业精神地为患者的全人康复而找准努力的方向。这种通过针对教学难点,把握学生焦虑情绪,嵌入价值目标的课堂互动或称之为反思性叙事,是本专业课程思政又一要点所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坏消息告知”与反思性叙事实践中的价值嵌入

下一篇: “坏消息告知”与反思性叙事实践中的价值嵌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