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更新日期:2021-04-25   来源:   浏览次数:36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生态环境问题普遍存在窗体顶端生态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为改变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我国

 
 (一)生态环境问题普遍存在
窗体顶端
生态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为改变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我国曾采取了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有效地改善了我国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但局部地区和领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根据中国生态系统评估与生态安全数据库已有调查数据与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仍存在: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生态资源承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地沙化现象、土壤盐渍化现象、冻融侵蚀现象、水土流失现象和生物入侵等10多类生态环境问题。究其原因,在政府层面上,往往是由于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不够重视,没有系统地理解并贯彻执行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两山论”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公民个人层面上,往往是由于公民个人的生态文明知识缺乏、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不强、参与度低且践行能力较差。因此,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势在必行。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堪忧
窗体顶端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共享者,理应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的弘扬者和践行者。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令人担忧。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大学生对生态环境变化较为关注,对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为什么会产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如何从根源上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却无明确的认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已达成共识,但生态文明建设主体意识较为淡薄,未能充分认识到自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担当者、责任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行为规范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但对自身的生态文明行为要求不严,生态文明行为失范常常存在;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生态文明法律意识淡薄。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模式较为单一、教育方式方法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往往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教育效果甚微。因此,对未来承担美丽中国建设重任的大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其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理念,以更好地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携手守护绿色家园,齐心共建美丽中国已迫在眉睫。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下一篇: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