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元之后的青花装饰语言
 
更新日期:2021-04-25   来源:   浏览次数:42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元代青花绘画实现了从素瓷到彩瓷的过渡。元代青花可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向了成熟,一方面是景德镇实现了泥土和釉料配方的改良同时在陶瓷绘画方面应该

 
 元代青花绘画实现了从素瓷到彩瓷的过渡。
元代青花可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向了成熟,一方面是景德镇实现了泥土和釉料配方的改良同时在陶瓷绘画方面应该是受到来自外地或者是北方工匠的影响,元的青花装饰造型基于元代的多元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也产生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元代多是以藏传佛教为主体,在陶瓷的装饰纹样上出现了大量的杂宝纹、金刚杵纹和火珠纹等辅助纹还有许多的莲花变体纹。由于庞杂的信仰所以在文化现象中显现了独有的特征,并没有完全固定的造型模式和图样,几乎在相同的文化主题上各自进行了独自的发挥,所以多种宗教信仰的含义在陶瓷的装饰语言中还是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元较宋代来说青花几乎是跨越式的发展,此时青花装饰的绘画题材在体现多元宗教信仰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出口的商品,后期反映元代人们日常生活中流行的戏曲题材也被纳入装饰内容,所以青花所具有的艺术美是一种世界性的美,这种产自东方的文化形态几乎同时征服了世界,从此白底蓝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的艺术形态。
白底蓝花这是一种相对单纯的装饰性绘画形式,早期元代青花的蓝并没有多少浓淡的变化,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才逐渐丰富了审美的层次。景德镇青花彩绘的制作工艺逐渐走向成熟,这可能归功于历史的一些原因,元代青花在装饰上并没有太多受到统治阶级的影响,这种艺术形式以及装饰的手法应该具有强烈的外族文化特征,元的祖先起源于蒙古,在他们的生活中更加喜欢吉祥温暖欢快的色彩、饱和的纯度以及富足繁缛的造型装饰手法,对这样蓝色进行的装饰应该并不符合统治阶级的文化趣味。元朝后期有大量人员开始信仰伊斯兰教并成为穆斯林,从宫廷到民间开始增加青花瓷的需求量,此时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青花瓷的装饰主题有花卉、翎羽还有虫鱼都普遍的反应了吉祥寓意的美好象征,这是装饰艺术的基本特征,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但是总的来说元代青花目前发现的保有量并不多,可能当时的青花早期只是停留在极少数的民间丧葬用品,使用钴料而呈现的蓝色进行的装饰性的绘画也主要是进行外销,国人对彩瓷的认知和审美依然沉浸在宋代单一釉色的材质美里,作为相对成熟的陶瓷类别开始逐渐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和视野。青花繁荣的背后应该首先是一种基于商业输出的文化现象,是一种专门为中东的出口而进行制作的产品形态。在后来的制作过程中逐渐的加入了民间所喜闻乐见的元杂剧以及山水的的成分,从此一度清真的文化风格逐渐的转化成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青花也逐渐的从单纯的外销转化成了可以内销的商品,青花的审美也逐渐的从不接受到逐渐的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可以取悦身心的生活用品。
元末明初景德镇主要是在朱元璋的势力控制之下,这段时间出现了部分以战争为主题的人物山水绘画,这时的山水绘画还不是很成熟,人物的比例大于山水,所以更像是人物为主题的装饰布景,这些绘画都是歌颂汉族的英雄人物,从实际的意义可以发现这是在从生活的层面唤醒人们的抗争意识和革命精神,呼吁人们通过战争的手段建立汉民族的独立意识。此时以人物为主题的风景绘画是介于装饰和绘画之间的过渡形式,所以画面开始有绘画的空间感觉但是更加强烈的是一种装饰感。
青花装饰从最早的点性装饰开始,后来逐渐出现了主题性的装饰语言,直到元代青花的装饰语言走向完善,并分化出来了以绘画为主题的青花戏曲和青花山水。在不同时代青花的装饰内容都有些许的变化。直到明清,青花的装饰语言无论是动物、植物、风景还是戏曲,都在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装饰的文化根源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从此青花瓷作为特定的民族符号丰富了生活的含义。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元之后的青花装饰语言

下一篇: 元之后的青花装饰语言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