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平民经济和西北实业公司的输出需求
 
更新日期:2021-04-26   来源:   浏览次数:52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平民经济中的输出需求1947年五月初,受全国物价影响,因太原环境特殊,涨势较其他各地更为凶险,物价高涨首开全国之冠。在物价风暴席卷山西的同时,

 
 1平民经济中的输出需求
1947年五月初,受全国物价影响,因“太原环境特殊,涨势较其他各地更为凶险”,“物价高涨首开全国之冠”。在物价风暴席卷山西的同时,军事局势也异常严峻,“正太沿线战役后,平定寿阳先后沦陷,平汉正太两路相继破坏,太原陷入了战略的包围形势,成为海中孤岛”,各类物资短缺,几告断绝。山西当局意识到物价不稳必然引发投机倒把,贫富悬殊,如不及时对经济进行管控,势必会加深阶级对立,造成“人类的仇视”。
1947年5月山西开始实行平民经济。但具体怎么操作,最初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面计划,一面实施”。这些探索贯穿于山西省经济管理局分别于1947年10月 、1947年12月、1948年3月先后出版的平民经济概述之中。阎锡山当局对“输出”的认识的变化,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平民经济不同阶段的实施方法之中:1947年10月以前——第一阶段,其第三步实施方法是“换”,即“平民经济资本由工产品形态,转变为农产品形态的一个过程”。此时,虽没有明确提出“输出”,但换取粮食的前提,必然是依靠工业品输出;到1947年12月,进入第二阶段,当局首次正式提出“输出”这一概念,在平民经济九种实施方法的第七点中,出现“输出物资”的内容,提出“输出”的意义——“是平民经济的桥梁,有此桥梁,可使本省的物价,不受外埠的影响”;到了1948年3月,第三阶段,“输出”更是在四种实施方法中被多次运用,“交易”方法中提到“管理航运统一输出入”,“生产”方法中提到“工业——增加输出与自给自足”,四个方法中有两个都直接指明需要借助“输出”的力量。显然,在实施平民经济的过程中,输出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是应经济形势的变化需求,逐步凸显出来的。
1948年3月10日,阎锡山召开题为“统一办理输出入原则”寅佳经济座谈会,明确将“输出”问题上升到统一思想、统一原则的高度。1948年3月在接收记者采访时,阎锡山曾表示,此时山西面临的问题已经由“调配阶段走上救荒的阶段”。因此在这次会议上,阎锡山希望平执会统一办理输出入必须切实符合“救荒第一,戡乱第一”的目标。他将输出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输出“本省产品”,来“增加我们的财富,当然是越多越好”,“我们应该对可能输出的本省产品勒紧腰带节省使用,以输出物品换购生产机具”;另一方面是输入“生产机具”,“本省不足或不出产的也要按照需要数量充分采购回来”,“一定要越多越好”。在阎锡山看来“输出入”最终要“和救荒戡乱配合”,“适应我们的需要”。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平民经济和西北实业公司的输出需求

下一篇: 平民经济和西北实业公司的输出需求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