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苏轼诗歌的特点
 
更新日期:2021-04-27   来源:   浏览次数:57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诗人,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一)以哲理入诗,诗中不失趣味宋代诗歌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北宋正值理学的顶峰,宋人崇

 
 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诗人,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以哲理入诗,诗中不失趣味
宋代诗歌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北宋正值理学的顶峰,宋人崇尚哲理,苏轼正是宋代一位写诗说理的大家。《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一句说明人们看事物具有片面性,是因为当局者迷。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诗歌诗中有画,将情感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借助庐山通俗地表达出哲理。宋代已哲理入诗的诗人有很多,又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苏轼可以说是生活在宋代的李杜,也有人称他为苏仙。后人对苏词的评价大多局限在浪漫主义情怀方面,但苏轼仍有许多作品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在现实主义的苏词里,蕴含忧国忧民的情怀。例如苏轼写的《李氏园》和《荔枝叹》,都批判了统治者和表示了对民众的同情。苏轼在写词是运用了寓物托讽、借古讽今的手法。苏轼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充满着爱国主义感情。例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和壮志豪情。
苏轼也创作过宋代边塞诗词。宋代边塞因为战争数次出现变迁,北宋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也积贫积弱,难复唐朝时的强盛,但诗人也在边塞诗中寄托了更多的爱国情怀和恢复国土的壮志。苏轼在《赤壁赋》中领略人生的哲理,表现出一种达观的浪漫主义精神。但苏轼的浪漫又跟李白有所不同。李诗放荡不羁、天马行空,而苏轼更多立足于现实,表达出的是自己旷达的人生态度。
(三)以豪放风格为主,同时不失婉约
苏词一声“大江东去”,唱出满腔豪情,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婉约深远。
苏轼词的豪放是气势恢弘的。苏词气势磅礴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代表作有《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握诠》等,可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是当今教学课本出现诗歌最多的诗人之一,其诗词也远外闻名。其二是直抒胸臆。苏轼的词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感,更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其三是苏轼拓展了词境,在词中融入烟火气息,内容广泛。苏轼把他的创作视野扩展到方方面面,是以往的词人所不重视的,尤其是在苏轼被贬的途中,更是写下了许多日常方面的诗歌,可以说是诗人不幸诗家幸。
另一方面,苏词也有委婉清丽的婉约风格。苏轼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格局,将词推向了士人词。咏物是苏轼婉约词的主体之一,如:《西江月》这首词表面看是赞赏梅花, 实质上诗人表达了对妻子的深切怀念。苏轼纪念妻子所作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已成千古绝唱。苏轼写的婉约词,改变了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
(四)诗寓禅理,诗中有画
佛教对苏轼的影响,造就了其诗歌风格多变和蕴含禅理的特点。如苏轼的《琴诗》: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是苏轼有名的一首禅诗,诗中充满了“禅意”。苏轼还擅长文人画,同时也做到了诗中有画,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苏诗的意境非常优美。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读起来行云流水,且极富画面感。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苏轼诗歌的特点

下一篇: 苏轼诗歌的特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