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文学的尴尬与文学进化的现代性
 
更新日期:2021-04-29   来源:   浏览次数:42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物竞天择法则成就了生物体;生物体与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成就了人类;人类与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成就了人类思想和行为;人类思想和行为在生物环境中的形象化

 
 物竞天择法则成就了生物体;生物体与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成就了人类;人类与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成就了人类思想和行为;人类思想和行为在生物环境中的形象化发展成就了文学。可以看出,生物环境在文学的产生与发挥中起到了纽带和桥梁作用。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认为,文学是人类进化的一个终极产品。反之,我们也可以逆向推断,原初文学的形象化特征促进了人类思想的发展;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是在生物环境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生物环境的产生受制于自然选择的适应性法则。这样一来,文学在人类的进化中成为了一种原动力。不管哪种推断更合理,可以肯定的是,文学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起着一个超乎传统想象的作用。
既然文学作用如此之大,那么文学为什么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了呢?恐怕这是和人类的现代“文明”和由此带来的现代化的影响不无关联。对此我们有必要对现代“文明”进行思想上的反思:单纯凭借经济和科技发展,我们能否建立一个人间天堂?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既是一个祛魅化和重构社会秩序的过程,又是经济和科技主导一切的过程,是理性走向极端而成为非理性的过程,是文明受到扭曲,启蒙受到蹂躏,文学受到鄙视,自然受到破坏,物我不再对话,疾病肆意蔓延的过程,因而是人类退化甚至走向毁灭的过程。伴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兴起,我们越反对本质性和同一性,就越来越没有原则性,越来越被边缘化,被沦为他者;我们越是想改变自然,自然就变得越糟糕;我们越是想进化肉体和灵魂,就越是病魔缠身,精神空虚;我们越是想成为文明人,就变得越野蛮与虚伪……现代性使我们成为“越来越想,却越来越不是”的人了。要修复被异化的基因,我们无法也不能重返伊甸园,只能回到生活世界,反思以经济为主导的单一主体性,建立经济、自然、灵魂互为主体或交互主体性的新的交往理性,在这一理性的光芒下建立一个既具有消费性,又具有灵性与诗性的进化王国,使人类进化走上螺旋式上升的轨道。
海德格尔对于现代人的“进化”问题持一种辩证的否定态度。他的拯救之道是,既要人类远离黑暗,又让存在湛然澄明。要远离黑暗,我们就希望回到应有的本真,回到自然与诗性和谐的世界;要让存在湛然澄明,我们就必须保留现代性积极的一面,凭借普世性文化和文学思想的再次导航,重启新的进化航程。
现代性的一个特点在于其易变性。“社会实践总是不断地受到关于这些实践本身的新认识的检验和改造,从而在结构上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特征。”同样,人类和人类文学进化的历史也就是不断变换自己的身份、地位与属性的历史。因此,新的进化航程也必将像人类诞生伊始一样,从传统的“文学是高雅的思想殿堂”,和现有的“文学是无病呻吟的艺术”等诸多恒定性束缚和局限中解放出来,从文化的完全市场化中解放出来,因为如果我们“以无可奈何的心情面对无所不在的文化物化,只能让我们感到是一种无意义的解答。”同时我们又不能天真地认为,“一件东西一旦变得有用,就不再是美的了……只有毫无用处的东西才真的称得上是美的。”美是与时俱进的,文学的价值、范畴和属性也是与时俱进的。
文学的现代性在于其不断变化性,但这种变化之后并不是非有个“后”字不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下中国社科界不言‘后现代’似乎就不时髦。”严格说来,文学并没有进入到后现代,所谓文学的后现代只不过是对文学现代性一些特征的重写,是文学现代性的激进化表达。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文学的尴尬与文学进化的现代性

下一篇: 文学的尴尬与文学进化的现代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