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外人”多指没有亲友关系的疏远的人,而这里的含义主要指“疏远的”,即“在社会交往中和自己不亲密的人”。相应地,所谓“外人”模式,是相对于“圈内人模式”而言的,指的是我们与人交往的“基于回避”(avoidance-based)而非“基于接近”(approach-based)的原则,如疏远、客气、敬重、合乎情理等。“外人”模式是一种认知模式。认知模式如同一个知识库,储存了我们对于某一领域内基于经验和知识的抽象化认识。例如,“在沙滩上”认知模式通常包含了“游泳”,“日光浴”,“堆沙堡”,“野餐”,“沙滩漫步”等情景。我们的日常经验、生活常识就是由许多不同的认知模式构成的。
维索尔伦认为人们的语言选择受到某些语境成分的影响。就本文的人称代词的选择来说,他的语境相关因素能够较好地解释“人家”拥有不同用法的原因。语境分为三部分: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这三者的不同方面要在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各自的选择活动中才能“激活”。与本文关系较为密切的是后两者,包括社交世界的从属与权威,权位与亲和关系,心智世界的情感、信念系统(欲望、愿望、动机与意图)等。例如:某公司面临经营危机,在一次公司会议中,迈克,董事会主席艾尔的朋友之一,说了这句话:艾尔,我想你应该认真考虑引退。如果迈克是艾尔的上级,拥有较高的权威和权位,这句话就包含了较强的劝退之意。此外,迈克的话使我们注意引发他做选择的心智世界的情感和信念:是出于对局面失控的害怕?对艾尔的同情?他真的认为艾尔已经非辞职不可了吗?是要拯救艾尔?还是捞取个人的好处?……总之,语言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多种语境因素制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