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网络舆情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更新日期:2021-05-06   来源:   浏览次数:37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用户群体中的比重是非常大的。2019年8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6月,

 
 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用户群体中的比重是非常大的。2019年8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4.6%[1]。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体,大学生几乎每人都拥有一台计算机和一部手机,具备利用互联网进行娱乐和浏览信息的条件。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心入脑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华。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理应学习国家层面提出的最新理论,与国家同步伐、民族共命运,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各项综合素质,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上出现了以西方为主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部分信念不坚定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警惕西方意识形态文化的渗透,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每一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不可否认,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贫富分化、阶层的固化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学会正视我国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置身事外,以盲目崇洋媚外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国家。因此,大学生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入耳入心入脑是十分必要的,高校要把握网络舆情的规律,做好宣传工作,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需要。
新时代网络的发展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途径。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也改变了“千禧之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方式,在大学宿舍内通过微信、QQ聊天的不在少数,这无疑降低了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与解决宿舍矛盾的能力。长时间缺乏沟通,封闭自己,不敢社交成为大学生遇到的较为现实的问题,为了能够帮助大学生打开心扉,融入大学的生活之中,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微信、微博、微视频、抖音等)加强与大学生的线上交流,缓解大学生的社交恐惧,传授大学生日常人际交往的技巧,让他们能够学会克服自身的不足,更好地融入大学这个集体。引导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明确道德底线,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做一个头脑清醒的青年。通过对热门网络事件的分析,例如19年底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在疫情期间克服对病毒恐慌、辨别网络平台上鱼目混杂的信息的真实性、引导大学生做好网络课程的学习成为高校的主要工作。因此,网络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更加符合时代潮流、与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契合,拓展了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途径。
(三)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需要。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平台的延伸,高校网络舆情会涉及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校内网络舆情平台上透露出来的舆情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校园的和谐稳定。当校内网络平台出现谣言或者虚假信息时,会刺激大学生的情绪,对校园的和谐稳定起到负面作用。大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因为自身阅历比较浅、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在遇到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情绪化,网络群体情绪的极化会导致大学生在网络上形成情感的共鸣,线上的负面网络舆情在群体之间的传播会经过迅速传播,从而演化为校园内的舆情事件。高校管理者若任由这种负面网络舆情传播,当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引发网络舆情危机,严重的会导致大学生恶性群体性事件的出现。因此,高校要制定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测制度,持续关注校园内舆情的动态,对于积极的校园舆情事件进行转发与宣传,扩大此类舆情的覆盖面;当出现非理性的舆情事件时,要与校内各部门联防联动,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各类诉求,将负面网络舆情扼杀在摇篮中,把握校园网络舆情的主动权,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网络舆情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下一篇: 网络舆情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