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可行性分析
 
更新日期:2021-05-07   来源:   浏览次数:50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人口结构下的必然选择: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旺盛庞大的老年人口比例与日益降低的人口出生率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为避免老龄化带来的负面

 
 (一)人口结构下的必然选择: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旺盛
庞大的老年人口比例与日益降低的人口出生率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为避免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主体多元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成共识(章晓懿,2011)。陈际华(2020)、钱玉玲等(2020)、李明(2019)和祁峰(2018)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能有效缓解老年人口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二)健康状态全面提升:时间银行互助服务供给充足
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报告显示1949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岁,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还会不断提高。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其政策价值仍有待挖掘(胡湛,2018)。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要满足自身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的需求, 就必须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才能逐步实现。时间银行主张的低龄老年人对高龄老年人的服务,更大意义上是一种积极参与社会回馈社会方式,有效提高老年人获得感与幸福感。时间银行所倡导的“老有所为”和积极老龄化的理念较为相似,体现了“老年人是资源”的观点(李重阳,2019),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不但能够改善他们自身的状态,还能促进社会条件的改善,达到自身和社会的双赢(陈际华,2020)。
(三)融入社会资源缓解养老压力:潜在志愿者庞大
李明(2019)认为时间银行实际上是一种志愿服务,而这种志愿服务与传统意义上的志愿服务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服务的交换性及有偿性。这种有偿性不以物质金钱标准进行衡量,不会给接受服务的对象造成物质负担(杨团,2016)。时间银行引入有偿激励机制,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志愿者既是服务者也是受益者,双重激励下促进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梁丽红,2020)。我国志愿者资源丰富(隋国辉,2019),推广时间银行不应局限在老年人群体,呼吁“代际互助”(钟仁耀等,2020),把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夏辛萍,2014)。但现阶段我国时间银行年轻群体参与明显不够(李明,2019),在 “爱心时间银行”等时间银行进高校等公益活动预热下,未来我国时间银行志愿者队伍十分可观。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思路的提出,不论在服务对象的高龄老年人,还是现阶段提供服务的低龄老年人,亦或是终将变老未来加入老年人大军的青壮年群体,都有着较强的可行性,因此发展和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可行性分析

下一篇: 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可行性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