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微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时代价值
 
更新日期:2021-05-07   来源:   浏览次数:35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微媒体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传播媒介的信息交互平台,通过文字、视频、表情包、语音等方式进行信息交互的新媒体,主要包括微博、微信、微视频、微课堂

 
 微媒体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传播媒介的信息交互平台,通过文字、视频、表情包、语音等方式进行信息交互的新媒体,主要包括微博、微信、微视频、微课堂等具体形式,它们具有交互性、碎片性、即时性、推送性、便捷性等传播特点,是在新媒体基础上衍生出的最新传播媒介。当前,微媒体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信息传播模式的颠覆性革命,实现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时间变革、空间变革、效能变革,展现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时代价值。
(一)保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持续性和提升其时效性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其中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19.5%。 可见,网络的使用已然非常广泛,大学生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也是微媒体使用率最高的群体。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延伸至微媒体,通过微而精的意识形态教育,便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做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全天候”和“全时段”,确保其连续性。同时,微媒体具有即时性传播的显著特征,信息获取更快捷、更新颖,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可以利用微媒体发掘最新意识形态教育资源,更好地做到各种最新意识形态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在保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连续性的同时,极大提高其时效性。
(二)拓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新空间和扩大其受众面
当前,微媒体深受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借助各种微平台不仅能够随时随地与他人实现思想互动,而且能够摆脱传统时空限制积极热心关注、参与、评论各类网络公众话题、社会热点和敏感话题等,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平台与载体。高校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和思想交流的前沿阵地,理应永立时代潮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拓展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新阵地。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时俱进地拓展到微媒体,便可有效拓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新空间。另外,由于微媒体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如果将微媒体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机融合,便可做到全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共同发力,打破传统意识形态教育在受众面上的局限性(特定班级或学院或学校),有效地将意识形态教育扩大到运用微媒体的大学生,这不仅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明智之举,也是拓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受众面的必要之举。
(三)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隐形化和增强其实效性
一直以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采取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灌输式”或者 “填鸭式”方式进行,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其互动性和参与型不够,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大学生对其关注度较低,有时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导致教育的实效性不够理想。在微媒体语境中,教育者可以利用微媒体交互性、便捷性及多样性的特点,通过与大学生进行信息互动和信息反馈,准确了解大学生思想发展特征、心理特征、语言特征,促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由平面化走向立体化、由静态变为动态、由灌输变为疏导、由显性变为隐性,特别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隐形化教育,实现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通过各种微媒体,教育者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心理特征、知识需求、思想疑惑后,用其喜闻乐见的方式及生动活泼的风格进行隐性化的意识形态解疑释惑教育,可以优化教育效果,增强教育实效性。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微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时代价值

下一篇: 微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时代价值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