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职业院校民族文化“双师型”教师建设问题
 
更新日期:2021-05-12   来源:   浏览次数:37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2019年,近30%的院校生师比超23∶1,比例明显偏高,30多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70人,全国高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2019年,近30%的院校生师比超23∶1,比例明显偏高, 30多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70人,全国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水平与学生增长不相适应问题一直困扰着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民族文化“双师型”教师紧缺问题成为制约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根本问题。
(一)民族地区职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匮乏
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中提出,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少于60%。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达到60%。截至2019年,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33.2万人,包括中职专任教师83.4万人、高职专任教师49.8万人。其中“双师型”总量现在有45.56万人,其中中职部分中有26.4万人,占中职专任教师是31.5%;高职中有19.1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9.7%。要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这一目标,3年之内,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二)民族地区职校“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
截至201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仍未达到30%。在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教师学历程度普遍较低,难以达到我国所规定的标准。并且由于师资来源渠道单一,大学毕业直接任专业课的教师占86.5%,这些教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而从企业调入的实践型教师仅占7.4%,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均处于“重灾区”。民族地区的振兴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的助力,职业教育的发展则需要职教师资质量的普遍提高。
(三)民族地区职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缺失
“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应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当下大多数的职业院校要求“双师型”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较好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教学业绩考核良好,认定标准内容主要是拥有的专业技术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荣誉证书、主持的“项目”、申报的课题、发表的“论文”等,但至今尚无官方文件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给予统一的界定。由于标准内容与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缺乏直接关联,使得“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实效不佳,可能存在被认定的教师不具备较好完成教师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或者具备较好完成教师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的教师没有通过“双师型”教师的认定。
(四)民族地区职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缺失
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执行力量,其专业化水平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因此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从教师参与培训的调查来看,有65.9%的教师表示接受过专门的培训,有32.8%的教师表示没有参加过,且培训浮于形式化,各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衔接等不够科学,忽视技术能力的实践学习,导致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双师型”教师系统的培养机制,国家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进修、培训,导致在思想、师资、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高校落实不到位,成为阻碍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职业院校民族文化“双师型”教师建设问题

下一篇: 职业院校民族文化“双师型”教师建设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