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核心素养下学校武术现状与问题
 
更新日期:2021-05-12   来源:   浏览次数:43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学校教育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武术作为一种言传身教的方式、也是作为传统文化,武术进校园,学校武术在大力提倡核心素养下发挥武术的育人功能,但是学

 
 学校教育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武术作为一种言传身教的方式、也是作为传统文化,武术进校园,学校武术在大力提倡核心素养下发挥武术的育人功能,但是学校武术教育呈现出武术文化内涵淡化、教育功能弱化、教育地位边缘化以及教育内容标,通过对文献的收集和调研发现,武术的发展不容乐观,学校武术也处在一种“边缘化”境地。在武术教学内容"简、漏",武术课堂内、外乖离,武德教育流失是现实学校武术发展的障碍。都在不同程度削落武术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地位。
1课程设置单薄:
武术课程在学校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学校课程学习是学生接受武术学习的第一首资料,由于课程淡化,导致学生不能系统的接受武术学习、不能系统的认识武术。华夏上下五千的文明历史,武术同人类文明携手相近,清明时期的太极拳就发展到了顶峰,例如:“白鹤亮翅”、“骑虎式”、“跨步打虎”都是在人类实践中行“意”的架势。看似武术一招一式在比划动作,其实是通过身体动作来达到某种境界。但是:武术进校园,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学习时间少,还是突出理论学习。例如:王海鸥通过调查提出:“当前的武术课堂教学一般就是套路的学习, 其用法很少提及, 而且教师出于考试的需要, 总是在“赶进度”, 学生为了学会一个套路, 每节课的任务就是记动作。如此,就会让学生体会不到武术招式只会将“赶进度”来完成任务。还有校园武术还是主要以“套路”为主,轻“竞技”让学生失去在武术练习中的对抗性,逐渐失去兴趣。在校园中开设武术课程,由于不能有效利用社会服务,其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小学武术课多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 体育教师即使讲授武术课, 也仅停留在对技术动作的表象化教学”众多体育老师都是“全面”体育老师,但是都有自己专业的教授项目,对于武术可能只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学习就教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学习到一个“表象”对于“武德”的内涵等方面的缺失。传承武术文化不能只停留在“表象”还需要进行历史文化解释,让学生充满自豪感,了解历史、了解武术文化。这样就不会让传承成为一句口号。
2德性文化缺失:
习武之人武德的丢失成为武术传播障碍,学校是教育场所也是形成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中华武术是历经华夏千百年的传承,古代以武来战,虽然现在提倡武术“以武止戈”,但是其本质并没有因为时代发展而改变。武术长久不衰,历久弥新。正是其核心的武术理念和技术。学校武术在核心素养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核心素养视域下来养成学习、技能、生活、礼仪等核心能力。所谓“武德”, 是指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 进一步解释为长期以来在习武群落中所形成的对习武者的行为和规范要求.“武德”能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懂礼仪、讲文明。不断塑造学生个人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现在武术主要通过培养武术文化礼仪和规范武术,利用学校武术来促进“武德”在学校教育中的教化作用。很显然作为一种规范行为,“武德”指引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规范,武术文化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可以很好的利用好学校系统的教化功能,让学生系统接受武术“德”文化。王海鸥指出:“当今学校武术教育对于武术的礼仪规范重视不够, 大多数的中小学武术课堂连最基本的上课下课的抱拳礼都做不到, 对于德、礼的灌输也是少之又少”。“抱拳礼”基本武术礼仪已经不能随处可见,在校园里、在社会上很难看见有学生向老师问好通过“抱拳礼”来问候,这就是武术在人们心中还没能种下一颗文化的种子。这种“武德”的流逝会让学生失去对民族文化的体认。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核心素养下学校武术现状与问题

下一篇: 核心素养下学校武术现状与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