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武汉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实效
 
更新日期:2021-05-13   来源:   浏览次数:31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快设施建设武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标准化为基础,走普惠化、便捷化和均等化的发展道路,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划

 
 (一)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快设施建设 
武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标准化为基础,走普惠化、便捷化和均等化的发展道路,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划文化阵地整体布局,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建成了“一刻钟文化服务圈”,为公民提供全面便捷的文化服务。具体而言,武汉市加强城郊区域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新华书店、影剧院在新城区全覆盖,将街道(乡镇)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立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初步构建以市级设施为龙头,区级设施为主干,街(乡镇)和社区(村)设施为根基,流动设施为补充,数字服务为延伸,统揽城乡的4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截止到2019年末武汉市各行政区均设立图书馆、文化馆,全市共有16个公共图书馆,50个街头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147个地铁自助图书馆,各馆之间资源流通。除此之外,武汉市还建有15个文化馆,170个街(乡镇)和3184个社区(村)建立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大大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覆盖面。
(二)深化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全民共享
武汉市全面深化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建设和文化信息共享,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响”,并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模式下创新农家书屋建设模式,推广公益电影下乡活动。除此之外大力开展“送戏下乡”“广场舞大赛”“江城读书节”“武汉之夏”及各类演出、展览、文化节等惠民文化活动,引导推动各区探索培育“一区一品”“一区多品”的特色群众文化品牌,提供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在此之下,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群众线上线下积极参与,媒体关注度越来越高。全市自“十三五”以来年均举办各类演出、展览、读书、讲座等文化活动1.8万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5万场,坚持实施文化惠民“三个1000万人次的工程”[ 保证每个市民每年都能看1场演出,去1次图书馆,去1次博物馆。]。2019年,武汉市观众观看演出12万人次,公共图书馆到馆读者达1100万人次,博物馆到馆观众达1200万人次。
(三)匹配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促进文化均衡  
武汉市在坚持精准服务和普惠均等的原则之下,推进文化精准扶贫,精准合理地配置文化资源。针对“386199”[ “38”即妇女,“61”指儿童,“99”代指老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将其文化需求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健全无障碍设施,保障基本服务项目,探索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建设途径。除此之外,借助数字文化和流动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扩大文化服务覆盖范围,修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纳入数字文化服务功能,在文化场馆、服务平台、资源推送等方面嵌入数字化功能,科学合理配置流动服务资源。  
(四)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推动社会化发展  
近年来,武汉市统筹利用社会文化资源,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出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模式。首先,武汉市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购买机制,制定规范性标准,拓宽购买范围和项目,优先支持文化惠民领域政府采购试点,通过多种方式带动文化服务和产品在全社会推广。其次,探索多元供给模式,在供给主体上,鼓励相关服务机构成立行业协会,公共文化场馆组建理事会,培育社会文化组织以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在供给方式上,引导社会力量以投资、建设公共文化场所、公益捐赠、资助项目和活动等多种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除此之外,为提高现有文化设施的使用率,鼓励各级、各类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武汉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实效

下一篇: 武汉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实效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