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监管缺位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减负政策不断落实,随着而来的却是课外补习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因此国家也不断发布一系列关于整治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指导性文件,如《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这些文件虽然对中小学辅导机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意见,但是却对辅导机构内部管理方面没有提及,更是缺乏相应监管。我国当前对校外辅导机构的监管主体同样存在不明确性,在没有明确具体的监管部门下,使得部分资质不全的校外辅导机构得以生存,同时未能明确校外辅导机构的师资要求以及课程要求,导致校外辅导机构师资良莠不齐,准入门槛低。12月2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在全省开展“五查五看”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整治活动,整治内容主要为对机构办学资、办学行为与收费情况进行排查,但是并没有涉及对教师人员管理方面。很多辅导机构在招生宣传时都宣称自家教师是“北大名师”,“骨干教师”,真实情况却是被包装的大学毕业生,这种虚假宣传现象屡见不鲜都与政府缺乏相应监管脱不了干系。由于课外辅导机构兼顾教育与经济的双重属性,对其进行管理时又涉及教育部门、行政部门、工商等多个职能部门,具体监管主体不明确,相应监管部门责任缺失,都表明了政府监管缺位。
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与美国等国家相比,我国关于规范校外辅导机构有序发展的政策性法律法规可以说屈指可数。美国“家教项目”中的辅导教师从筛选,到招聘至录用都有严格的规定,日本课外补习机构被称为“学习塾”,相较于我国而言,日本学习塾管理比较严格,对辅导教师有严格规定,通过一系列的政府行为加对辅导教师的资格认证以及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管理,日本辅导教师岗位竞争异常激烈,因此辅导教师整体能力水平也是比较高。日本私塾协会也会对专业讲师以及非常勤讲师进行能力认证,并且在培训与管理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校外辅导机构从教育属性方面来说,从属于民营性质,规范发展的政策性指导文件为数不多,只有《民办教育促进法》与《民办教育促进实施条例》,但是从规范校外辅导机构发展而言,这两部法律并不能完全适用,因为这两部法律更多是是针对民办学历教育方面的。法律政策性文件缺乏也是导致辅导机构教师行业准入门槛低,招聘过程不规范以及缺乏系统培训的重要原因。
(二)机构层面
1、经营者价值取向错位
校外辅导机构虽然具有教书育人的功能,但是它毕竟有别于公立学校,更多的还是在市场经济中参与市场竞争以此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运营遵循市场化原则,即学习所缴的费用除去抵偿教育劳务的一切费用外,仍有剩余。”,因此相比教育属性更多的体现还是它的经济属性。辅导机构要从剩余中获得生存,这是一种市场行为,既然是市场行为就决定了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是辅导机构的主流经营理念,从而经营重点就不再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是如何更有效地扩大招生,如何更快速地增加自身收益。当前校外辅导机构俨然成为了一个教育产业,属于盈利性组织,辅导机构经营者自身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必然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从而教书育人的目标也就被视而不见了。
2、招聘程序不规范
在教师招聘环节,除了个别具有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型品牌教育机构以外,当前阶段辅导机构市场上普遍存在教师招聘环节随意,招聘门槛低的现象。大部分中小型辅导机构在进行教师招聘时,并没有按照严格的程序,只是对应聘者进行简单的询问一下基本情况,比如毕业院校,有无实习经历,部分辅导机构会要求应聘者进行10分钟左右的试讲,如果效果不错当场就会被录用。有许多辅导机构甚至没有线下面试环节,直接是线上5分钟短暂的视频面试,简单阐述一下基本情况,双方沟通没有太大分歧就被录用,比较郑州知名的教辅机构—有道精品课所采取的就是这种形式。除了大型教育集团或者已经初具规模化,产业化的教育品牌以外,大部分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在招聘时并没有相应规范的招聘程序,整个招聘过程显得过于简单,随意,这种随意的招聘方式也为日后教师管理出现问题埋下了隐患。
(三)个体层面
1、教师职业认同感模糊
由于社会上对课外辅导教师认知理解存在偏差再加之辅导机构教师不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待遇保障方面都不能与学校主流教师相提并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辅导机构教师普遍存在对自身职业认同模糊的现象。不少家长们认为辅导机构教师只是单纯地担任辅导教学的角色,与真正教师职业尚且存在一定差距,辅导机构教师当中不少还是兼职教师,除了担任教师角色,还在其他工作当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这也会让辅导机构教师产生自我质疑:我真的是教师吗?当前阶段辅导机构当中的教师大多数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因此他们没有接受过相应专业系统的训练,对自己从从事的教育事业也缺乏清醒科学的认知。部分辅导机构教师尤其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是把辅导教师当做自己职业的一个过渡期,通俗点说就是没有找到好工作之前,辅导教师只是一个权宜之计,这种情况下这部分辅导教师怎么会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热爱,怎么会对自己的教师角色具有充分清醒的认知,自然对辅导教师职业认同感较低。
2、教师责任感缺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古诗也被世人用来形容教师无私奉献高尚的精神。人们对传统的教师社会角色的期望仍延续至今,这对当代教师责任感产生了重要影响。“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职责成为教师责任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共同取向。作为一名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固然重要,从主观层面来说,责任感更是教师这一职业所不能忽视的。但是当前阶段,大部分辅导教师只是把教师作为自己挣钱的工作,只是把它作为谋生的手段,并未从内心真正认同。社会上关于辅导教师负面新闻不断频发,比如2017年济南某辅导机构所聘用的教师因为学生未按时缴费而对学生当场破口大骂。也有部分辅导教师讲完课程内容就匆匆结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视而不见,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答疑。之所以近年来辅导机构教师负面新闻频发,主要是因为社会上对辅导机构教师角色认同感相对较低,辅导机构教师本身也会对自身职业产生困惑,有项关于中小学辅导机构角色认同感的调查表明:47%的教师对自身职业不清楚,也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不属于教师这一职业范畴,更是有22%的教师认为自己不属于正规教师职业,究其原因是自己在从教的过程中并没有享受与学校主流教师同样的编制待遇与社会地位,只不过是从事着辅导与教学工作,无论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获得感都无法与学校主流教育教师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