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体育的功利取向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都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2016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近视呈现低龄化趋势,肥胖率继续上升的现状公布之后,体育终于被拉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并将学校体育推向了风口浪尖。因为人们将学生体质下降归咎于学校体育的开展不力,所以强化学生的体质,提升学生的健康就成了学校体育的第一要务。由于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各省市中考体育的分值逐年递增,云南省中考体育的分值更是达到与语文、数学等学科同分的水平。一系列政策的颁布,本来是国家和政府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体育学科地位、增强人们体育观念的重大举措,但落地实施起来却不孚众望。中考体育分值的增加与学生升学、择校等密切相关,所以直接导致学校体育中出现了非考试项目不学、考试项目强练的“应试体育教育”,还催生出了社会中专门针对体育考试提分而举办的“体育影子教育”。学校体育对于体质强化和体育分数的功利取向,不仅丧失了体育教育家校合作的意义,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体育的不良情绪,而且也与国家颁布政策的初衷相违背。
2传统观念的强力束缚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价值观念在我国家庭中根深蒂固,致使家长们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格外关心,而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始终不够。“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念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它不断地强化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学校教育态度的形成,使得家长们逐渐失去了“远见”,增强了“短视”。所以,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学家长宁愿舍弃孩子身体锻炼的时间,也要提高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初中家长虽然非常关注体育,但是关注的点却是与升学有关的体育分数。高中家长则完全忽视体育的存在,只关心孩子能不能上一个好大学。在传统价值观念的强力束缚下,不管孩子处于哪个学习阶段,家长们都只关注能改变孩子命运的分数,完全忽视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对于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则更是一种漠视的态度。在这种价值观念下开展体育教育的家校合作,不利于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因此,树立家庭体育的育人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3协同育人的意识薄弱
青少年未来的成就,不仅取决于自身天赋和主观能动性,还受其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唐汉卫就曾指出,协同育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教育,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实际上,我国家校合作衍生出了很多的矛盾,教师与家长针锋相对的场面并不罕见。如家庭方面,教师让家长代为批改作业,导致工作一天的家长们身心俱疲,更有甚者则直接将作业布置在家长的微信群,由家长负责告知学生今天的作业内容。这种本应该教师承担的工作由家长代劳,致使很多家庭不堪重负,十分反感家校合作。而在教师方面,面向家庭的教育培训,也被认为是超出了传统师生的范畴,增加了教师的负担。由于双方合作意识的薄弱,导致学校对于家庭教育过于依赖,家庭则对学校教育缺乏理解。因此,我国家校合作的进展始终停滞不前。
反观国外,日本在二战后就开始推行家校合作,战败后的日本民众士气低落,家长参与公共教育的意识普遍不强,而且由于经济发展过快,还导致学校出现了“校园欺负”、“逃学”等现象。于是,日本民众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认识到学校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家庭与学校双方的力量。现如今,由于民众们观念的转变,日本的家校合作已经进入到常态化的阶段。美国马萨诸塞州丹佛学区的教育局局长诺德森也曾感叹:“学校需要家庭的帮助,与家长进行充分的、由衷的、及时的合作是我们成功的必要条件,就像阳光和雨露对植物的生长是必不可少的一样。”。因此,家庭和学校进行合作就必须要增强双方协同育人的意识,这是顺利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保障,体育教育家校合作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