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读者能动性对编辑出版变革的启发与思考
 
更新日期:2021-05-17   来源:   浏览次数:56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以类社会交往增强仪式化阅读行为的媒介依赖移动端因其便携性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性成为仪式化阅读的首选媒介,与此同时,读者活跃于基于移动端的

 
 (一)以类社会交往增强仪式化阅读行为的媒介依赖
移动端因其便携性和不受时空限制等特性成为仪式化阅读的首选媒介,与此同时,读者活跃于基于移动端的各大社交平台。通过社交平台,读者得以充分发挥能动性,如通过豆瓣评分、撰写书评等途径反馈阅读体验。编辑出版主体要及时捕捉读者在社交平台的类社会交往行为,进而反馈、优化其知识生产实践。另外,出版主体亦可以通过捕捉读者对其新媒体平台内容的点赞、评论、转发等类社会交往行为,来定位读者需求及兴趣点,进而进行个性化推荐、满足其特定需求。经过优化媒介内容,再配以移动端本具的形式表现优势,读者在仪式化阅读过程中便会更易产生媒介依赖和深入阅读需求,进而实现更为持续和沉浸的工具性阅读行为。
另外,传统出版主体在媒介融合的转型过程中,也纷纷利用其内容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知识付费课程平台。如“青豆书坊”打造的线上知识服务平台“青豆父母课堂”。青豆书坊作为家庭教育领域的深耕者,积极打造融合出版方式,目前其知识服务平台已上线1000+优质音、视频内容和50+课程独家版权,新老C端用户已覆盖20余万。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其平台上除了免费收听区以满足用户的仪式性阅读之外,还会通过引导用户参与打卡排名、留言互动、转发抽奖等类社会交往活动来增强用户对课程的使用黏性,增强读者对其知识服务平台的媒介依赖,从而将免费区的仪式化阅读用户转化为付费区的工具性阅读用户。
(二)深耕读者场景实现仪式化阅读行为的纸媒回归
读者是社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阅读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与其所处社会的阅读情境密切相关。在移动阅读时代,读者的时间和阅读行为多呈碎片化状态,除了基于特定的兴趣偏好和学习、工作需求而进行必要的工具性阅读之外,其在新媒体平台多进行较为浅显、随性、易变的仪式化阅读。而仪式化阅读行为能否转变为更具依赖性和变现效用的纸质化工具性阅读的关键则在于,能否基于读者场景对优质的新兴媒介内容资源进行深耕和服务适配,进而满足读者的多样性需求。
媒介融合时代,传统编辑出版行为的变革除了拥抱新兴媒体,依托全媒体平台触及更广泛的读者外,还应该充分认识到新媒体资源对其选题策划与开发的价值性,实现从新兴媒介向传统媒介变革的逆向出版生态。以自媒体领域为例,其中不乏基于读者场景进行自媒体内容深耕进而出版图书的成功案例。自媒体“懒兔子”专注于传承科普中医文化,并辅以漫画形式进行趣味性表达,深受读者欢迎。但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号内容的碎片化、浅表化并不能满足读者进行系统学习和随查随看的生活性场景需求。因此,磨铁图书联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便基于“懒兔子”公众号内容资源编辑出版了《医本正经:珍藏版》系列图书,对家庭常见病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化梳理,为读者提供中医经典药方,充分满足了读者系统化学习与深入查询的场景需求。目前,其在当当平台已累计20多万条评论,并荣获“2017年度中国好书”。
基于读者场景深耕新兴媒介的内容资源,实现了将新媒体平台伴随性、浅表化的仪式性阅读深耕开发为纸质媒介系统性、沉浸性的工具性阅读。这一过程以肯定并充分利用读者能动性和场景化需求为前提,不失为传统编辑出版行为变革的可行性尝试。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读者能动性对编辑出版变革的启发与思考

下一篇: 读者能动性对编辑出版变革的启发与思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