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使每个人被迫卷入到了信息的洪流之中,个人不得不承担着信息爆炸式增长载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各种类型信息的处理占据了日程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媒介不仅是物质性的,而且下沉为经济基础的的构成要素,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正在被加速的技术革新和物质革命的内在逻辑重新定义。在这种情况下,从整体的媒介生态环境来说,在处理与媒介的关系时,可以从给信息做减法和社会减速两个角度出发,缓解由信息信息爆炸和以媒介技术变革为社会加速带来的不适应感。
(一)媒介与日常生活
传播技术与媒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现实,我们对现实的感知、认知和塑造,首先从信息维度(也就是虚拟世界)开始,现实首先是信息的,其实才是非信息的,数字媒介时代,人的所有社会活动都趋向于以媒介作为基础性要素,媒介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基础性架构,媒介越来越难以从现实中剥离。各种服务和资讯类平台构成了日常生活的场景,人在其中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操作和反馈来完成社交或工作上的需求。以智能手机为例,智能手机集合了个人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与社交的各种场景,这些场景之间并不是有着明确的分界线的,而是在同一时空同时发生的,个人不得不在同一时空扮演适合场景特征的多重角色。智能手机使得个人时时刻刻处在与他人和社会的连接之中,手机不再仅是一种辅助工具或中介,在一定程度上,它成为了人类的电子器官。
在数字媒介时代的“深度媒介化”阶段,信息过载与过度连接成为一种常态,但在单位时间内,无论是从生理还是从精神方面来说,个人对信息的感知与处理都是有限的。2017年,腾讯研究院开展了一项关于社交网络的斋戒实验研究,研究人员让受试者在15天的期限内保持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随后对其进行关于幸福感,疏离感和工作学习投入的测量。结果显示,被斋戒干预的实验组消极情绪明显降低,受试者在社交、信息接收、印象管理等方面的压力明显降低。此研究从侧面验证了过度连接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媒介素养作为处理主体与媒介关系的一种途径,在这种媒介生态环境下,应该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来思考与媒介的关系。
1、信息爆炸与信息减法
传统的媒介素养侧重于对传播内容的强调,强调对媒介文本信息的批判性解读。对文本信息的批判行解读固然没有问题,但文本信息只是传播过程的一个组成要素,媒介素养不应当之只局限在对具体的传播活动的关注上,强调媒介素养对具体传播实践的指导性意义,更要从整体的媒介环境着手,分析特定背景下主体与媒介的关系。媒介素养可以包括对媒介近用、批判性使用的含义,也可以包括在特定的背景下不主动接触和使用媒介的含义。例如在信息过载与过度连接的数字媒介时代,媒介素养应该侧重于强调不主动接触和使用媒介,而不是只是把目光集中在传播内容上。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想要通过完全“逃离”媒介来缓解这种压力是不现实的,正如前文所说,媒介已经成为社会活动中的基础性要素,但是可以通过“做减法”来缓解这种压力与紧迫感。所谓做减法,即在通过媒介获取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通过询问一下问题来进一步筛选信息:某条/类信息是我必须知道的吗?不知道这条/类信息会对我的生活有什么不良影响吗?这条信息/类信息对我有什么用?这条/类信息会减少我对当下的不确定性吗?经过进一步自我对话式的问询,其实会发现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大部分信息其实都是我们所不需要的,信息报站带来的只是信息在数山的增长,整体信息的“价值密度”反而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