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时期是日本历史上充满矛盾的时代。一方面进行着全盘的西化,强行推行天皇政权。但另一方面看上去是以“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产业兴盛”为口号,进行现代化进程,实际上却还脱离不了原有的旧社会制度,只是以现代化进程的外衣掩盖着旧体制推行着神圣的天皇皇权,是一种“戏剧性的演出”。两者对立又统一地成为这一时期的社会表现。
因此,在文化方面同样出现了相同的矛盾局面。以“文明开化”为主基调的西方化和保留传统的“国粹主义”掀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明治中后期的名族主义开始抬头,整个社会再次呼吁要注重传统文化,作为礼法的代表茶道再次被社会认可,很多文化人开始呼吁要重整茶道,其中代表人物有冈仓天心和新渡户稻造,分别著有《茶之书》和《武士道》。
1.1 武士道层面的茶道
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在纽约发行,标志着日本作为“武士的社会”登上世界的舞台。也表明了茶道在日本社会占据着重要地位。
茶汤是不仅是礼法,而是高于礼法——是一种艺术。他是讲究韵律、富含意境的诗歌,是精神层次的修行。
1.2 关于茶道的书籍
岗仓天心在《茶之书》中,把日本写作为“茶的国王”。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以英文出版的《茶之书》,是以波士顿美术馆讲话内容为依托整理成册的书籍,以“茶”为媒介,对茶文化及日本相关文化进行综述。明治中期,西洋化的浪潮渐渐衰退,日本社会“盲目西洋崇拜”被边缘化,西洋的物质文明和以茶道为精神代表的东洋文化充满了矛盾与对立。所以,“茶道到底是什么?”天心在“审美主义的宗教”(《岗仓天心全集 第一卷》)中作出了回答。天心的茶道观包含着艺术性和宗教性,而被社会认可。
2明治时期茶道界的两大潮流
以前逐渐衰败的茶道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新贵族和新阶级的诞生而逐渐萌发出新的生命,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道路以器物为中心,讲究茶道的风雅,并探索茶与心的融合与交流。至此,茶道界逐渐分为两种类别:财阀茶人(数寄者)和革新茶人两个阵营。
2.1新兴数寄者(风雅茶道)
“寄”在日语中是“爱”的假借字,从字的表面上理解,即为风雅。 指对某种事物的执着与爱好。 所谓茶道的风雅,在《日本庶民文化史料集成》中是这样的定义的: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而使用不同的茶道器物,使整个气氛显得融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风雅者的茶道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讲究这些外在环境富人茶道。维新政府的高官,以及近代工商业的中坚企业家,在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起到了拯救茶道的重要作用。他们趁着维新的浪潮,用掌握的财力,开创了新的风潮,成为了新兴的茶道风雅者,形成了以兴趣为主的茶道。其代表人物有高桥亲人、藤田传三郎、平濑露香等。
2.2精神注意的茶道
从明珠中期开始,日本国内开始谴责欧美的压迫,政府开始谋划亚洲政策。在唯美主义逐渐抬头,对国粹的反省开始涌现。茶道作为国粹而受到关注。此外,茶道作为为国家服务的一种手段,发挥着精神上的效用。相对于物质化的茶道,必定会有精神注意的茶道。如前面所述,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就是将茶道作为国粹进行宣传的一个例子。他的目标是复兴被欧美文化压倒的日本传统文化,以及世界对日本的理解和关注。此外,1889年千贺可蛟的《茶道为国辩》正如其书名一样,是一本讲述茶道如何为国家做贡献的茶书。
此外,田中仙樵还成立了日本茶道学会,将茶道视为日本的国粹,提出了“修身、安身、治国、求和”的茶道理念,这正是倡导品茗精神的典型。后面将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