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档案的书刊资料范围及特点
图书,不仅是一代一代人知识的凝聚、智慧的结晶,而且一本好书可能影响人的一生。文学作品更是以语言为工具,以文字为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文学作品出版物本质上是作者为反映生活而进行艺术创作后知识与思想的结晶。以档案为视角,文学类出版物的收管服侧重于出版、装帧、修订、校勘、参考等方面的史料价值,以及作品本身的文学史价值和版本价值。因而,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藏图书资料所追求的就不是“多而全”,而是“少而精”,按种类分,文学馆的图书资料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按版次、分,可分为初版、再版、修订版、意见版等。作为史料档案,图书资料的初版本、特殊标记价值是研究者尤为关注的。
文学馆图书资料的特点是:
① 具有时代性,能够突出反映时代风貌;
② 具有代表性、特殊性;
③ 具有思想性、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
④ 注重稀缺版本的收集;
⑤ 注重反映个人藏书风貌。
2.书刊资料的整理与编目
文学馆的图书资料以捐赠品居多,在整理中首先要对图书逐页翻检,了解其保存现状,为后续的加工处理提供依据。检选中将存在缺页、脱页、残页、水渍、污迹、粘连、虫蛀、脆化等情况的图书单独放置,视情况做简单修补、装袋、装盒、无酸保护等处理。一般图书在接收后都应做除尘除菌除虫操作,一方面防止尘螨对档案工作人员造成直接的身体伤害;另一方面也避免图书入库后对馆藏品造成间接的交差污染。但是,鉴于民国图书纸制脆化严重的实际问题,传统的除尘除菌方式可能对书籍有所伤害,因此要谨慎操作,不适宜处理的宁可不做,置于装具中待日后单独处理,也不要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以史料档案留存的图书资料原则上馆藏留存两本,一本作流通,一本作库存,因此在对捐赠图书进行鉴选时有必要对照馆藏做查重,若被鉴选图书有严重书籍质量问题,或馆藏已有两本以上存本,且非签赠、批注等有特征性收藏价值的版本,不予入藏。由于文学馆的专业特性,馆藏图书以文史类书籍为主,其它类别涵盖范围虽广,但数量并不多。因此,在对图书进行初步分类时只按文史类、工具书类、综合类划分。
图书著录有图书馆通用的《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为指导,设置常规著录字段,如条码号、书名、丛书名、分类号、责任人、页数、开本、册数、出版者、出版时间、价格、版本、版次、装帧、签赠信息、备注等,按版权页信息完整著录。文学馆的图书资料有档案史料的特殊性,因此在某些字段的著录中也有其特殊性规则。首先,文学馆图书多为文学类,因此不必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号,仅按文学馆特设的大库、文库区别图书、期刊、报纸,形成唯一的条形码编号,编号规则为:文学馆图书分类号+图书流水号(八位数字),如WS00004567,表示文库图书中的第4567本书。图书按册管理,每一册图书一个条形码编号,对应一条著录记录,包括丛书、全集、上下卷等,有几册就有几个条码,即几条记录。期刊和报纸按种管理,每种期刊有一个记录控制号。但由于文库期刊是以捐赠人或捐赠单位为设置文库的依据,因此文库中期刊种类多,而每种期刊并不连续,因此条码号仍然按册赋予,即同种期刊有几册就有几个条码号,共用一个记录控制号,一种期刊一条著录记录,不同册信息的区分在典藏信息中体现。其次,文学馆的图书史料著录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和版次有特别的要求,出于版本学研究的需要,要尽量做到翔实记录,尤其初版本图书必须要在著录项中注明。鉴于签名本对我们了解人文相交情况的重要意义,签赠信息也是尤其要著录的字段,但人名章和出版社章不做签名本著录。如文学馆的“巴金文库”有8000余册藏书,其中签名本就有2000余册,是“现代文坛中作为文学档案的独特存在”,重点标注才能成为重点管理和保护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