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众所周知,“一带一路”中的“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具体是指从欧亚大陆的太平洋沿岸东亚地区,经中亚与俄罗斯,最终抵达大西洋彼岸欧洲国家的“亚欧大陆桥”。不管从中国境内哪里出发,一路向西,出国的最后一站都会在新疆。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南疆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年新疆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南疆的经济、文化发展,如在南疆的阿克苏、库尔勒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中巴经济走廊打造成“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等等。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于南疆地区,这些学生将来都会是“一带一路”的关键建设者,他们也承担了将中国文化输出的重任,英语作为世界性通用语言,如何用英语表达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关键性的教学内容。
听作为内容输入,说作为内容输出。然而,很多学生在交际时常常表现为无话可说或想说却说不出来,尤其是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学生基本不会表达。 因为通常的英语教学很少涉及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个别教师在讲授过程也许会穿插部分内容,但效果不明显。源头枯竭使得学生没有过多注重培养自身用英语介绍本国家、本民族文化的能力,更不要说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如何用英语去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跨文化背景下应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国家或民族交流的跨文化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大量的事实证明,跨文化交流能力[5]越强,就越能在对外贸易中促进交流、加深合作、增强往来,为两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包括民族文化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文化传播意识等方面内容。民族文化表达能力是能用外人可理解的语言将本国或本民族文化表达清楚,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跨文化交际知识是指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礼。文化传播意识是指自发愿意对他国人表达本国或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等内容,达到言之有情。这种跨文化交流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共情地融合多种文化内容与语言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要掌握用英语表达本国或本民族文化,还要将不同的文化传播给学生,激发他们对各国以及各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最终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2)著名跨文化研究学者胡文仲先生说:“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外壳而不会领悟其精神。”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关注于词汇与文章材料发音、拼写、意思的讲解,没有去挖掘材料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为此,可在课堂上采纳基于中华文化兼顾一民族文化、欧美文化的多元文化理念,内容上注重选取民族地区地理环境、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和日常生活,以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认识文化多元性。例如本校所用教材《畅通英语基础教程》(第四版)中,Unit 4 Whose are these clothes? 教学中先将学生分为三组,通过小组成员间帮扶完成任务。三组分别介绍维族传统服饰艾德莱斯裙子和花帕(绣工精细的四棱小花帽),中华传统服装汉服、旗袍,英国传统服饰“波乐帽”(bowler hat)和“基尔特”(kilt)。
艾德莱斯是新疆维吾尔族非常喜欢的一种布料的花样,艾德莱斯裙子就是用艾德莱斯绸裁剪制成的一种维吾尔族传统礼服,新疆艾德莱斯绸以南疆的喀什、莎车和和田、洛浦生产的最为出名,它还被称为“丝绸之路多元文化交融的活化石”。
汉服(Han clothing)、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是锦绣中华的具体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优秀传统工艺和美学理念,传承了中国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们在网上找到了许多外国人穿汉服、旗袍的图片。
英国传统服饰英国绅士的圆4102顶硬礼帽—1653—“波乐帽”和苏格兰人的“基尔特”,一种用花格子呢料制作的短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