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语言词汇量积累不足,缺少写作素材,无法确定写作题材。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压力较大,单一的生活方式使学生缺少兴趣,无法仔细观察身边事物,因此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无从下笔。在进行小学习作教学中,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鼓励学生观察身边事物。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讲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语文园地四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为例。首先,教师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多阅读课外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格式,确保学生的语句通顺,意思连贯。其次,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身边事物中选择题材。教师在课上要注意引导,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最近见到的动物或者植物以及身边发生的事情”,鼓励学生回答,综合班级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将内容进行细分,帮助学生将事物进行分类。为学生指明写作方向,由此才能使学生从中选择适合的题材进行写作。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指导学生语言运用,才能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
(二)运用思维导图积累写作素材
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散发工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要注意思维导图的构建需要学生不断积累知识,而写作能力与素材积累相关,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己确定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列出关键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文章联想,从而整合内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书籍或网络获得写作素材,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最终进行文章创作。
《童年的趣事》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趣”进行审题,不能写发生在童年时一般的事情,而要写有趣的事情。如果读者阅读了以后,不但觉得有趣味,而且在读完故事后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话,那么文章就成功了。再运用思维导图深入思考,选择什么事情。通过抓关键词进行审题,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找到题眼,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利用思维导图创建写作思路
写作灵感总是稍纵即逝,写作过程较为漫长,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养成记录灵感的习惯,由此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首先,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写作思路时,学生可以选择自身喜欢的题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鼓励学生从细微之处进行描述,选择写作题材,表达自身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