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念上认知不全面,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认知层面:体育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体育一词的深层含义始终没有进入人心,人们对于体育的存在固化、片面的认识,学科上没有重视体育,具有一定的歧视观念,在民众的认知上仍没有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体育一词的认识就仅仅停留在“副科”“放松课”这一层面,这些错误观念影响了健美操在中小学的普及与开展。近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步下降,肥胖率逐年上升以及学生体质不达标等现象进入人们的视线,弱化体育学科,体育与教育严重脱离,学生身心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考核评价体系方面:终结性评价的考核形式,枯燥无味的达标主义,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丧失了兴趣。现如今,学校的体育教育现象慢慢走向“应试体育”,对于青少年而言取得学分是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最主要的目的。对于在中招、应试教育中没有具体占比的运动项目健美操而言,更不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健美操的普及程度差强人意。没有深度理解体育的内涵与作用,只是在追求体育的实用价值,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也慢慢的偏向了最终的体育加试,“分数至上”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体育并没有从本质上融入到教育之中。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技能薄弱
首先,中小学开展健美操所需要的专业的健美操教师的缺乏,专业健美操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薄弱,具有创新性的健美操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其次,在健美操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一定的具有美学的示范教学,但实际情况就是教师的示范能力有限,主修健美操专业的教师较少,进而对于学生技能专业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阻碍。
最后,健美操这一运动项目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在动作、队形的编排上需要很大的创新。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健美操创编能力,但大多的中小学中并不具备具有专业健美操能力的教师,或者专业能力不足,导致现在中小学健美操课程只是简单步伐、手位或者固定套路的学习,枯燥乏味代替了其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更多的学生远离健美操,远离体育参与。专业的体育教师是更好的实施体教深度融合的前提,但目前师资力量薄弱,缺失了教育的源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更无从谈起。
(三)教学类因素不完善,学生运动技能单一
在健美操教学内容上,大多数体育教师根据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去教授学生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学生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学习,并没有根据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去安排教学,其教学内容的安排选择不合理,从而会导致学生运动的兴趣降低,参与消极。由于健美操运动项目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过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编排,但现状是在内容编排的时候,编排有较大的禁锢,思路打不开。在教学形式上,没有形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只是简单的进行动作的学习、模仿,编排也只是跟随老师的固有思路去进行编排,创新性较低。在教学目的方面不够明确,教学中具体对于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没有很清晰的导向性。学训矛盾是导致学生运动技能单一的主要原因。在学校教育当中学生的学业压力也很大,对体育投入的训练时间很少,也就没有更多空余时间去进行锻炼自己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