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以美启善,引导大学生成为“审美的人”
 
更新日期:2021-06-02   来源:   浏览次数:36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我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认为,美与善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即美是一种善,善也是一种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在教学

 
 我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认为,“美与善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即“美是一种善”,“善也是一种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如计算机、通信、电信等专业),并带动其他专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制作微电影、赏析微电影,将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充分利用电影的综合性、直观性、动态性的美育功能,形成了以微电影为载体教学相长的美育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中“以美启善”“以美引真”“以美怡情”,引导大学生成为“审美的人”。
微电影《血色征程》[2]以沙画的形式,将700多个血染的日日夜夜、近400次殊死搏斗浓缩成6个精彩的瞬间:用手绞断肠子自尽绝不投降的师长陈树湘、为救战友左臂被子弹打穿的独臂将军余秋里、靠一条腿一瘸一拐走完长征的团政委钟赤兵、珍藏7根火柴却冻死在长征路上的无名英雄……那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通过一帧帧感人的画面,再现了长征的悲情与壮美,使学生们在观影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长征的胜利,靠的是无数个善良无私、甘愿牺牲、甘愿奉献的最可爱的人,将小我融入大我,舍小爱成就大爱,正如浪漫派诗人雪莱所说:“道德的大原在仁爱”,一个真正的善人在于脱离“小我”去体验我以外的思想、情感并落实在行动中,即“设身处地替旁人想”,将“人类的忧喜苦乐变成他的忧喜苦乐”。正是这些至善至美的“钢铁红军”,用双脚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用鲜血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用铮铮铁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今天的大学生通过微电影重温那段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并不是要我们再次用双脚去丈量漫漫长征的艰难与险阻,而是要用心灵去感悟长征的悲壮与伟大。在和平年代,战争的销烟早已散去,我们面前虽然没有雪山草地,没有饥饿寒冷,没有围追堵截……但前进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事实上,长征从未结束,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责任和担当,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长征路,而每代人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血色征程》正是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启发善良,引人向善,在领悟长征精神的同时引领大学生如何传承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新时代的长征精神,使其达到至美的最高境界。
此外,“不但善与美是一体,真与美也没有隔阂”。通俗地说,真就是事实,即客观的、真实的存在。微电影《我眼中的“金陵十三钗”》是思政课教师和学生们在学习了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之后,针对日本刻意篡改、甚至否定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而特意制作的一个短视频。2015年时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小组成员以此为契机,通过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内)、走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根据真实存在的人物与确凿的证据拍摄录制。历史是记忆的基因、文化的年轮。《我眼中的“金陵十三钗”》以悲壮凄美的故事昭告世人,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曲解历史而坠入一个失真的世界。这部微电影一方面给日本侵略者歪曲历史真相的可耻行径以坚强有力的回击,另一方面,秦淮河上的13个“风尘女子”,用最伟大的方式解救了一群女大学生的清白,她们是最干净的存在,是至真至美的存在。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以美启善,引导大学生成为“审美的人”

下一篇: 以美启善,引导大学生成为“审美的人”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