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提质增效角度
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产业选择,主要存在两种角度,其一是从产业提质增效角度出发,目的是让农民从农业提质增效中获得收益。产业选择上有传统种养业、休闲旅游业、林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业等多种类型。这一类的研究中,关于乡村旅游产业的研究内容最为丰富。其中吴思斌等(2018)认为借助农村旅游产业振兴乡村经济不仅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也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主张构建“互联网 + 农村旅游”服务推广平台。舒伯阳等(2018)也认为乡村旅游是开启乡村振兴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且乡村旅游作为立足“三农”、融合“三产”的新业态,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和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升级的重要载体。但贺雪峰(2018)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典型的三产融合只有相对有限的市场容量,要防止激进的农村产业政策,不能为了实现本来不可能的产业兴旺而毁掉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最后安身立命之所。对乡村旅游发展同样持保留态度的是,有学者认为现阶段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系统的规划布局,且缺乏科学经营理念和特色,从而盲目发展乡村旅游极易造成资源浪费。
关于某一具体的产业,孙瑜等(2019)基于成本效益理论、价值链理论,实证分析扇贝产业价值链及价值增值的影响因素;李欣等(2019)分析了布央侗寨茶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模式;王吉鹏等(2019)关注了涉农资金整合下通河县榛子产业这一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状况;程文明等(2019)研究了新疆的棉花产业,并从棉花支持政策角度引导农民重视棉花种植的内在品质、加快棉花生产技术集成体系的构建、加强机采棉相关技术的宣传三方面提出了新疆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的对策建议。总体而言,关于某一具体产业深入研究的内容尚不够丰富,还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对于产业如何提质增效,发展方向出现了量化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立体循环农业等多项选择,这也是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时呈现的显著变化。例如有学者认为“量化农业”能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外部动力推动下,能使农业产业由粗放走向精准,由定性走向量化,还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流通、市场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力,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赖迪辉等,2019)。而创意农业整合了文化传承、绿色低碳、休闲养生、观光旅游等多个方面,可以大大提升乡土文化的传播以及乡村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又拉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梁慧超等,2019)。
(二)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
在乡村发展过程中对于产业生态发展以及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虽然较少,但部分学者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讨论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适应性,并进行了相关有意义的研究。例如余侃华等(2019)就提出要积极打造新农产业全价值链,并从多维视角开始探索乡村空间生态化的规划途径。在其研究内容中,主要围绕乡村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机制,逐渐探讨出生态化视域下的产业发展转型框架和具有生态适宜性的乡村产业体系框架图,因而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同样是关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邓想(2019)则根据产业生态学原理,提出了村镇产业生态链结构模型,包括农业生态链、工业生态链、服务业生态链。
(三) 产业融合角度
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选择中另一重要角度,主要是让农民从二三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润,即通过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产业增产、增值、增效。这里的产业融合通常指的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或是以农业为中心拓展多种产业,如现代食品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在政策层面,国家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行动指南。在理论研究层面,国内多位学者研究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及特征、动因、经济效应、融合发展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