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童年回忆:缺失的主体与欲望的他者
 
更新日期:2021-06-09   来源:   浏览次数:33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路易斯布儒瓦出生于1911年,她的父母经营着规模不小的地毯修复事业,是一个颇具艺术氛围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路易布儒瓦一心想要一个儿子,而她是这个

 
 路易斯·布儒瓦出生于1911年,她的父母经营着规模不小的地毯修复事业,是一个颇具艺术氛围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路易·布儒瓦一心想要一个儿子,而她是这个家庭迎来的第三个女儿,这使她受到了很多来自父亲的羞辱,以至于成年后的她依然无法忘怀,无法从那种无价值感的压迫中逃离出来。母亲约瑟芬·福里奥在小布儒瓦眼中一直是一个完美女人的典范,她在自己的插图诗集《母亲的颂歌》(Ode à Ma Mère,1995)中将母亲描绘成“像蜘蛛一样从容不迫、聪明、耐心、使人宽心、理智、优雅、敏感、洁净、有用并且不可或缺”。在布儒瓦年幼的时候,父亲的情人莎蒂作为布儒瓦的英语家庭教师进入了这个家庭,并逐渐取代约瑟芬的位置,然而母亲却对这种关系隐忍纵容,使布儒瓦对母亲崇敬之情中有了一丝怨恨感。在她21岁的时候,母亲病逝了,这让她受到很大的打击。
路易斯·布儒瓦作为一个主体,她对欲望的建构首先来自于自己的父母——想要一个男孩、接管家庭地毯事业、保持中产阶级的优雅、组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成为一个称职的母亲……由于小女儿布儒瓦的女性性别导致大他者的菲勒斯(phallus)方向发展,因此在她艺术生涯前半段围绕对父亲的憎恨以及性别差异创作了许多男性—女性同体的,充满两极化和矛盾性的作品。相反,有着相同性别身份的母亲与布儒瓦都有着菲勒斯的缺失——主体自身的缺失与母亲/他者的缺失重叠——导致布儒瓦(无意识的主体)试图去满足母亲(缺失的母亲/他者)的欲望。约瑟芬看似是布儒瓦认同的镜子中一个想象的完美形象,一个具体的人,但其实指涉的是看不见的大他者——即文化象征秩序,它操纵着我们,从符号层面阉割我们,却让我们自以为欲望产生于自我。大他者对“理想女人/妻子/母亲”在语言中的位置进行了标定,布儒瓦和她的母亲都受到无情地驱使,努力想成为这样一个理想的对象,然而大他者的欲望总是会超出主体,因此她们注定永远也无法成为能令大他者满足的人,只能发出绝望的质询:“你究竟想要什么?(Che vuoi?)”
另一方面,小布儒瓦无法理解母亲与父亲关系的断裂,她作为女儿,和母亲的关系也变得模糊不清,因为莎蒂作为家庭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代位父母”(in loco parentis)。约瑟芬的身体虽然在场,但是她作为母亲的位置已经被取代了。在象征意义上,母亲约瑟芬的存在遭到了父亲的否定,也就是布儒瓦的理想自我没有得到父法权威的认同,因此布儒瓦构建的自我幻象破裂了,她再一次无法把握自己的欲望,那个问题依然在纠缠着她:“女人是什么?”“这个世界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女人?”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童年回忆:缺失的主体与欲望的他者

下一篇: 童年回忆:缺失的主体与欲望的他者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