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一世纪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的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及软实力不断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以语言作为载体,以文化作为支撑,孔子学院这一面向全世界开展汉语教学与培训、传播中华文化的机构应运而生,并在全球范围内生根发芽,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12月,国家汉办(现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已经在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所孔子课堂,学员人数达232万人。以上数据可以说明:汉语教学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并成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
但在光鲜的统计数据下,不少研究者也发现,学生坚持汉语学习的情况却不甚理想。李佳晔(2011)认为,孔子学院(简称孔院)的基础汉语课程针对性比较强,但是实用性不足,学生每周学习课时较少,学习的难度较大,很多人无法坚持下去;有很大一部分孔子学院的生源很不稳定,没有固定的生源市场,招收的学生数量与计划相差甚远。田迎春(2011)发现,学习汉语的目的是“受他人影响”的,学习者最突出的特点是要求在短期内看到学习效果,如果学习效果低于他们的期望值,他们便会很容易地放弃学习。李宝贵、金志刚(2016)指出,米兰国际大学一年级选修汉语的学生人数可达200多人,但一个学期下来,坚持下来的人可能不到一半。两人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学生自身原因、师资不足原因、大班授课的弊端以及课程设置单一化原因等。如果教师不能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或者保持他们对汉语的兴趣,学生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放弃。李冬(2016)以孟加拉国南北大学孔子学院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调查了该院学生流失的情况,得出了Level 1水平升入Level 2水平学生流失率最高的结论,并分析了学生弃学的原因:本土教师太少、教材老化脱节、教学形式单一、招生宣传零散且力度不够、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与学生自身生活习惯有冲突、相较于其他语言汉语的竞争优势比较弱等原因,使得该孔子学院的学生流失率极高。蔡罗昆(2014)认为,教师应改变传统型教学法,通过游戏、动手操作、文化活动体验、情景模拟、竞赛与奖惩制来改善课堂环境,促进汉语教学,降低学生的流失率。
上述研究者从课程实用性、课时安排、师资特点、教学方法、招生来源、学生学习动机等角度分析了汉语学习者无法坚持下来长期学习的原因,结合各国孔子学院政策、环境、学生的特点,为更好地留住学生提出了解决方案。而在波罗的海地区最早开展汉语教学的拉脱维亚,这项研究还暂时是个空白。笔者以本人任教的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汉语学习者作为调查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一是因为该校是拉脱维亚最大、国际排名最高的综合性大学;二是因为该孔子学院是该国唯一一所孔子学院,教学具有权威性;三是因为该孔子学院的学生年龄分布广泛,各个年龄段学习者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因此,本文选取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寻找他们在汉语学习坚持情况的特点和规律,以期能够填补我国国别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空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笔者认为,国家在推广汉语国际教育,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方面花了大力气,下了大本钱,每年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相当可观。如果这笔巨大的投入因参与学习的学生不断流失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力,造成投入产出比偏高,无疑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所以,有必要充分调研学生学习坚持情况不理想的原因,从孔院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减少学生流失率,提高孔子学院在当地的口碑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