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浅谈区块链技术在林业产业中的应用
 
更新日期:2021-06-09   来源:   浏览次数:52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我国林业管理必然要从粗放走向精细化,才能实现林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最新的森林管理方法精确林业就

 
 1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我国林业管理必然要从粗放走向精细化,才能实现林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最新的森林管理方法——精确林业就是强调利用现代技术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目标。区块链技术具有多种功能,为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带来了全新思路和方法。首先,数据资料的保存和统计方式都将自动实现,每个数据都将被存储在分散的分类账中。其次,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高水平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任何由林业资源制成的产品的来源可追溯。由于加密解决方案的存在,区块链数据的访问权仅授予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能即时辨别数据上传者和数据使用者。因此,滥用敏感数据的问题将得到解决,不再有中间人参与,这就意味着不能进行任何非法活动,抵制非法授权者进入到系统,这无疑对降低林业的人为风险是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此外,区块链与物联网的融合使林业管理事半功倍。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分类账将存储森林的每个细节,从树木的数量到树木的种类都有记录。在传统的林业管理中,林业部门负责测量树木生长,监测土壤健康,并跟踪不断变化的森林环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调查结果的精确度却不高。物联网为林业收集远程实时数据带来了可能性,依靠放置在森林中物联网传感器或设备,林业管理者可以从森林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全面即时地管理并查看林区环境变化,并且任何危险都将被及时预警。因此,如果树木数量和健康状况发生变化,物联网传感器将收集数据,然后所有新数据也将通过区块链被实时存储,通过对比新旧数据,可以追踪是否有人砍伐树木或破坏森林财产。对树木进行更好的监测将有助于林业部门妥善管理林区,以增强森林的健康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林区的健康生长。再者,随着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出现,林业工作者可以收集森林地区的准确数据信息,可以实时观察森林景象,防止病虫害、森林火灾等自然风险,并将记录储存统计在系统中,以便经营者快速高效做出更好的管理决策,优化林业资源。所收集的林木状况信息还可以在区块链系统中与政府机构、伐木者、木材消费者等各方参与者进行共享,打通整个产业链的信息壁垒,确保木材质量,充分了解木材的消耗,确认是可持续采伐林木,实现林场的可持续发展,让处在林业供应链末端的中小企业也能够享受到准确信息和优质服务。
2 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简化林权抵押贷款的流程,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我国林业的发展长期受到资金的制约,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林业投资的投资数额大,面临的风险高,收益低,影响资本对林业的投资。因此,在过去一段时间,相关的主管部门针对林业的政策,最重要的一个方向之一就是为林业寻求融资渠道,提高林业收益。
林权抵押贷款是一种新型的林业融资借款业务,它可以促进林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激发林农营林造林和社会资本投资林业的积极性。但是在现实中,林权抵押贷款的手续很是繁琐复杂。林业经营主体需要与相关金融机构人员和林业技术人员做很多的基础工作,完成众多的程序和步骤,包括申请、初审、获取森林资产信息、评估、订立合同等,耗费时间长。从交易成本角度而言,林权抵押资产的评估风险、监管风险和处置风险等带来的事前、事后交易成本都较高,这些因素降低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推高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抑制了林农的贷款需求。区块链技术可以简化林业抵押放贷的流程,通过区块链技术创造信任,基于开源区块链平台超级账本构建跨机构的可信的价值互联网基础架构和管理联盟链网络,将林业资产产权主管部门、林业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商业银行等多个机构接入区块链网络中,并设置为信息节点,同时让资产的确权、抵押、产权变更及贷款管理等信息上链,进而实现信息共享、交易安全、流程开放透明、数据无法更改、业务办理方便高效的目标。由此可见,区块链可有效提高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办理效率,缩短林权抵押贷款办理的时间。在林权抵押贷此外,还可以对林业资产采用通证化的方式进行林权的映射,并且通过区块链网络实现林业资源的价值流通,让更多用户参与其中。投资者可以通过抵押“虚拟货币”来获得相应的林权,从而获得森林经营利润的分成。同时,整个区块链系统中的消费者也可以直接花费“虚拟货币”来购买相应的林木,还能通过“消费挖矿”模式获得“虚拟货币”,防止汇率变动产生的损失,实现更加高效的贸易结算。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浅谈区块链技术在林业产业中的应用

下一篇: 浅谈区块链技术在林业产业中的应用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