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流失路径和表现较为复杂,其形成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总体上来说都是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淘中出现了制度化缺陷,进而带来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符合的一系列管理问题,并伴生了许多非市场化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制度化缺陷不断被改正的情况下,非市场化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成为最主要的流失路径。非市场化在本文中的定义是指除企业市场化经营以外的其他因素。
1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
我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突出,根据上文国有资产分类,本文将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分为有形资产流失和无形资产流失,这里的有形和无形是现实可存在并作为资本交换的物品。而国有资产的主要形式就是国有企业。
(1)有形资产的不断亏损
有形资产基本可以定义为现实可寻的物质资产及债券等。这种物质或经济上的亏损和流失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部分。
①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盈利不足。在市场化竞争中,国有企业可能会出现商品质量不足,成本高,价格不具备优势,整体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也就进一步促使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能力不足,他们的经营收入较低,为国家提供的收入较少甚至出现巨额负债需要国家偿还的情况,国家买单的现象较为突出,而这种在市场化竞争中经营失败的国有企业例子并不在少数。
②非经营性资产入不敷出。在国有资产构成中有一部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如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等。他们也属于国有资产的重要部分,但学校这类事业单位并非盈利性质的机构,更多强调公益性和教育性。而行政单位更加注重公共事务和行政能力的培育,并不以单位获取经济利润为直接目的。由于高等学校这类事业单位需要扩大建设和提高质量,所以他们的运行资产除政府财政拨款外还需要向银行进行借贷,不少高等院校为了修建新校区,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和科研能力,大量贷取银行外债,而他们本身的收入仅有学费、财政拨款、附属单位的盈利等部分,无法完全满足其建设需要,从这一案例来看,国有资产的负债严重,常常无法偿还,总体收支入不敷出。
③企业产权变革中的资产流失。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浪潮中推行股份制改革,特别是大型企业积极推动股份制。但是在股份制改革中,出现了资产评估和变现的问题,如市场价值评估不合理,股权不流动,无法促进国有资产的股份制改革最初目标,即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在承担市场化变革的风险同时又没有获取固定的效益。
④跨国投资和国内投资的失败。国有企业在进行进出口贸易中缺乏相关的投资经验,对其商品的价值无法准确估计,并受到国内国际对接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价格虚高或价格极低的现象,出现利润大幅度缩水情况。同样,在国内投资中,也具有较大的风险,国内市场总体上较为稳定,但市场中必然有风险,国有资产以资金、土地、品牌形象等方式对相关项目进行投资也具有各类型的市场化风险。
(2)无形资产的长期流失
①管理制度较为混乱。对人员、物品的管理制度混乱,其资产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脱节,其固定资产的使用出现部分过度使用和部分完全未使用的情况,以及不及时处理应该解决的问题和人员,对人员的职权没有合理安排,造成管理的无序状态,出现账目和实际数目不相符的情况,即大量亏损和固定资产的损毁。
②国有资产品牌影响力的削弱。企业的社会形象是长期的,国有企业的社会形象被破坏,一方面会带来企业本身市场竞争力减弱,消费者不愿意购买甚至厌弃,损害国有企业的品牌力建设,减少其拥有的符号资产和情感资产;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为国家所有,其行为状态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国有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本企业的品牌力,也会直接影响整个国家和政府的社会形象和信誉度,如中石化、中国电信等曾经出现过的腐败案例和管理失误事件。
③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设备浪费。国有资产的固定资产部分流失可以被认为是由于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而浪费或损坏折旧。这一部分根据其成因被划分在无形资产中,包括其设备使用和管理机制,所有权限等都在影响无形资产的状态。
2国有资产流失的相关原因
(1)企业管理者缺位,行政干预多
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和所有者存在着授权经营的问题,而企业管理者有责任和义务完成所有者所布置的工作,结合我国国有资产来讲,就是管理好国有企业,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然而在现实中有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管理人员的缺位,其高层领导和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不加规划或过多干涉。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一把手多为国家相关部门直接任命,所以他们实际上是官员,缺乏对企业运营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只是用政治领域的权威和能力去做企业发展规划,显然这是不合适的,行政过多的干涉和企业管理者能力不足或缺位都会影响国有资产的良序发展。
(2)产权结构不清
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是为了促进国有资产的结构和资源配置优化,进而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在这种权属关系变动中,经营权与所有权权责不清,出现了产权随意变更或者低价售卖、私人非法售卖的问题。比如有人在企业中以明晰所有物品的产权为名,私自、低价售卖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的非正常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