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教育扶贫的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教育扶贫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教育扶贫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今后教育扶贫实践。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伟大的教育家,他在二十世纪初我国的乡村教育运动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乡村教育思想。其中思想精髓之一就是乡村教育是“立国根本之大计”。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思想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核心,主要分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大核心理念。在陶行知先生乡村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乡村教育运动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贫困落后的乡村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当前我国的教育扶贫形势与当时农村教育运动面临的形势有几分相似之处,联想到当前教育扶贫的形势,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思想也具有很高的当代价值,对当前的教育扶贫有诸多启示。
1制定因人因地制宜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
陶行知先生乡村教育的中心思想是“生活教育”,他主张乡村教育要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结合乡村和个人的实际发展需求制定适合乡村和个人发展的教育目标,以培养乡村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结合当前我国教育扶贫的形势,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启示我们在乡村贫困地区制定教育目标时一定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到因人因地制宜,制定出体现地区和学生差异性的教育目标。
首先,在教育扶贫地区制定教育目标要因地制宜。全国各地乡村贫困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人民文化素质水平差异等多方面原因,各个乡村贫困地区的贫困情况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在全国推行教育扶贫时不能对所有乡村贫困地区使用模板统一化的教育目标,一定要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做到“精准”二字,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当地发展和脱贫的教育目标。例如在山东省某贫困村利用当地优势大力推行光伏发电项目帮助脱贫,当地职业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培养光伏发电相关产业方面人才的教育目标,为当地脱贫输送对口的专业人才。其次,在教育扶贫地区学校制定培养目标时要因人而异。乡村贫困地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在制定培养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人而异,使学生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使其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达到脱贫的目的。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全面把握校内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的情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并促使其脱贫的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以此来达到教育扶贫的效果。
2选择“志智双扶”的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的选择在教育扶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学生将要习得那些能够帮助他们脱贫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选好教育内容,不仅起不到教育扶贫的效果,反而会浪费学生最佳的学习时机,害了学生的前途。陶行知先生在选择教育内容上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需要什么,学校就教给学生什么。因此陶行知先生在创办晓庄学院时选择的教育内容都紧紧围绕乡村生活,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更教会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根据国家的课程大纲,还要充分考虑教育扶贫地区的实际情况,能够体现出当地的特色,此外也不能忽视学生情感意志类的教育内容。.2.1重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作用
目前我国学校课程主要分为三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三类课程资源都是我国学校选择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各个乡村贫困地区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教育扶贫过程中选择教育内容不仅要依据国家课程,更要因地制宜,选择体现当地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风土人情当做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从而发挥教育在扶贫中的作用。在教育扶贫地区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更加注重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尤其是在选修课和实践活动课中加入体现出本地特色并适合该地区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内容,将学生的学习与生产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从而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作用。例如广西省桂林市在进行教育扶贫中充分发挥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在职业学校中将旅游类相关专业作为重点学科进行扶持,为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教育帮助当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