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碎片化信息“浮出水面”
 
更新日期:2021-06-15   来源:   浏览次数:33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信息获取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媒体和屏幕技术的支持下,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经浮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信息获取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媒体和屏幕技术的支持下,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经“浮出水面”——碎片化式信息获取和碎片化式学习方式出现。现代传媒环境具有极度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征(Hasebrink et al., 2015),人们对媒体的使用和学习也可以说是碎片化式的(Christensen & Røpke, 2010)。碎片化学习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是突破传统信息获取方式、超越传统文本阅读的“三维立体式学习方式”。它以网络和媒体技术为载体,不仅包括传统的阅读文本,还有声音,图像和其他符号的信息内容。碎片化特征不仅体现在零散的媒体信息和信息资源,还体现在分散的学习时间,以及间断学习的过程和场所。
信息通信技术的促进下,人类的活动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重组和建构,这一行为的出现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19世纪70年代,Bryant指出人们倾向于用“碎片化”(fragmentation)描述多元化(Bryant, 1974)。近年来,“碎片化”被广泛用于传媒研究领域,或者与之交叉领域。有研究认为内容碎片化是把以知识体系为规律和结构的内容“打乱和重组”。除了资源本身的碎片化之外,也有研究认为碎片化学习与认知活动相互影响,学习者通过信息加工对碎片化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启发于社会建构主义和科学技术的研究,碎片化概念涵盖的多维碎片化包含了阅读时间的碎片化和内容碎片化,这一观点也与林元彪(2015)和段志兵(2012)的观点类似。张文亮等学者认为碎片化信息获取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不完整的、间断的阅读模式,分为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和媒体碎片化。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结果来看,碎片化包括了碎片化信息获取、学习碎片化和思维碎片化,同时还包含了社会因素、心理认知因素等(Jiang, 2018)。综上所述,碎片化的概念已经从阅读材料延伸到阅读方式,甚至是影响特征,本研究将从时间角度、资源角度和思维角度阐述碎片化的理解。
从时间角度,碎片化时间指零散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段,例如零碎的时间就像是两件事之间的闲暇时间,像是等待地铁、排队等等。从获取信息的时间角度来看,与正式学习环境不同,碎片化学习通常发生在相对嘈杂和随意的环境之中,并且学习时间相对零散。时间的碎片化导致了学习的间隔性和碎片化,这一方面与快节奏的生活和阅读习惯也息息相关。
从信息和资源内容角度,碎片化内容,指数字化媒体将学习资源内容分散,知识内容之间没有明确的连贯的知识点,其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也将多样化。学习内容的碎片化,强调将碎片化的知识用于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Zhou, Anand, & Mitchell, 2001; Peng, 2015),相对于完整的学习或者教学内容体系而言,依据信息内容长短或者单位内容进行碎片化,读者每一次获取其中一块或者数个片段化的资料,局部来讲属于相对完整的结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碎片化信息“浮出水面”

下一篇: 碎片化信息“浮出水面”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