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传播知识,发现知识,而把服务社会放在了更高的位置,服务社会意为着创新,创新驱动社会发展,学校定位也不再只是学习共同体、学术共同体,而是创新共同体。实验技术队伍作为创新主力重要的一部分,其体系改革应适应高校创新发展大局,引用管理模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功能,将实验队伍管理建设从引进、培养、考核评价、激励、继续教育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目的。
1 人才引进
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是创新的保障,在实施人才引进过程中,不搞一刀切,综合设定岗位要求。
(1)设定实验岗位准入制度。实验技术岗教师同样担负着教书育人重任,身正为范,对新进人员不仅有知识和能力的考察,更要借助查阅档案、组织谈话等方式加强对品质、品格的考察,以期适应实验教学、科研、管理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带动原有实验人员,提高团队整体业务水平。
(2)制度先行,健全岗位类别。由于高校实验室开放性越来越强,实验技术队伍组成也应具备开放性,多举措吸纳具有交叉专业知识背景、行业企业管理经验和具有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是实验队伍建设时代所需,根据专、兼职岗位类别,制定相应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实行一人一议,也为后续的培养、继续教育、管理、考核评价等提供依据。
2. 人才培养
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实验人员不断学习,对实验人员采取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兼顾,校内实行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充分认识岗位重要性,不定期召开各岗种交流会,发挥实验室高水平人才和优秀团队的引领作用;校外采取同行交流,企业交流,行业协会交流、学术会议、企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开拓视野,助力业务能力有效提升。
3. 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
鉴于实验系列队伍特点,应实行有别于教师系列的评价考核体系,突出业务能力考核的同时,也需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创新方面的考核,并且依据实验教学岗、实验技术岗(实验研究岗)、实验管理岗工作性质实行分类考核,尽可能使评价考核多元化、多维度,突出重点,全面客观,对每一项考核内容完成情况赋予分值,使评价标准具体化。对于新拟定的考核评价制度,广泛听取高校各方代表建议,及时修正,补充完善,努力构建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