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挖劳动教育理论基石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劳动生产与教育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引经据典,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蕴含的劳动思想是习近平劳动观形成的重要历史依据,也是新时代注重劳动教育的历史基础。
2.把握现实需求
新时代对于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但目前高校对于劳动教育认识不足,导致劳动教育逐渐边缘化,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又受到“享乐主义”、“不劳而获”等不良思想的影响,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为此,高校应加强劳动教育,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其劳动技能、激活青年学生内在发展动力,在校园中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氛围,弘扬无私奉献、勇担重任的劳模精神,扎实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并以劳育作为发展融合其他四育的桥梁纽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主要现实需求。现阶段,高校的“管理”模式也逐渐向“治理”模式进行转变,在教育不断改革转型这一过程中更需要以劳动教育为手段促使更多主体参与到学校的多元协同治理,从而推动高校治理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3.明晰内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的劳动教育理念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指导,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劳动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将劳动教育与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相结合,对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劳动教育治理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研究,一分析其构建的劳动教育治理体系框架,二是研究其进行劳动教育治理实践的执行能力。劳动教育治理体系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高等教育治理主体、客体、过程、方式以及制度等要素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是从宏观系统对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进行整体分析。据此,高校劳动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便是吸引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到劳动教育治理活动中来,使之能够组建起来一个新的教育系统,依据新教育系统具体化形成劳动教育相关活动的运作体系。二是从构建体系的微观元素进行分析。即以学校为单位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课程、教学、教师发展以及家校社合作体系并分析这些要素在参与具体劳动教育活动时构建的治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