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展质量和效益被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更加丰富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也符合高质量发展的主线。
第一,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当前我国处在由中高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实现的关键时期,要警惕需求不足、成本提高、创新不够的“中等收入陷阱”,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要通过国内国外“双循环”、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以良好的产业生态结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进而扩大需求;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弥补劳动力优势丧失带来的发展瓶颈,为经济发展增加新动能;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理论创新,提升制度创新,增强文化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设创新型国家。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给者,要以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为导向,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培养兼具过硬技术和良好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助力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企业和社会也是命运共同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与企业和社会需求相匹配,不仅包括数量上的匹配,更为重要的是在结构上、质量上实现供需平衡,只有这样才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不少高职学生是无缘本科后的无奈选择,导致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对专业缺乏认同,这对高职人才培养是一个挑战和考验。高职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内因出发,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科学规划学生成人成才路径,在工学结合中使学生近距离触摸产品、培养职业敬畏感,注重培养能够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此外,生态文明蕴含人权思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职业教育领域体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对学生的终极精神关怀中,一方面要打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使之成为文明校园建设的一部分,以舒适的校园环境增强学生的幸福感,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德技并育,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职业价值观,提升职业素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